基于土壤类型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评估
发布时间:2022-02-24 21:35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区域土地利用数据调查、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615.83×106t,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大小为:林地>耕地>其他农用地>自然保留地>园地>牧草地。研究区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2.03 kg/m2,高于我国10.8 kg/m2的土壤平均碳密度值,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和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江西科学. 2020,38(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碳密度特征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土地覆被下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特征
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王文俊. 现代地质. 2019(06)
[2]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时空变化分析[J]. 赵明松,李德成,张甘霖,王世航. 地理研究. 2018(11)
[3]云南省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估测的初步研究[J]. 秋新选,邓喜庆. 林业调查规划. 2018(04)
[4]综合土地利用及空间异质性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模型[J]. 吴子豪,刘艳芳,陈奕云,郭龙,姜庆虎,王少辰.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1)
[5]贵阳中心区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分布特征[J]. 晏承志,潘自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6]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J].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3)
[7]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吕文强,周传艳,闫俊华,李世杰. 地球与环境. 2016(02)
[8]土壤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J]. 田娜,王义祥,翁伯琦.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03)
[9]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 武夷科学. 2007(00)
[10]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J].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1)
硕士论文
[1]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 章清.华中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43546
【文章来源】:江西科学. 2020,38(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碳密度特征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土地覆被下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特征
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王文俊. 现代地质. 2019(06)
[2]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时空变化分析[J]. 赵明松,李德成,张甘霖,王世航. 地理研究. 2018(11)
[3]云南省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估测的初步研究[J]. 秋新选,邓喜庆. 林业调查规划. 2018(04)
[4]综合土地利用及空间异质性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模型[J]. 吴子豪,刘艳芳,陈奕云,郭龙,姜庆虎,王少辰.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1)
[5]贵阳中心区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分布特征[J]. 晏承志,潘自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6]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J].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3)
[7]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吕文强,周传艳,闫俊华,李世杰. 地球与环境. 2016(02)
[8]土壤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J]. 田娜,王义祥,翁伯琦.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03)
[9]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 武夷科学. 2007(00)
[10]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J].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1)
硕士论文
[1]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 章清.华中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43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4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