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花岗岩区崩壁土体水力侵蚀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8 14:37
  本文选取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五里镇一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区崩壁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崩壁A层、B层、BC层、C层土样,开展模拟降雨试验和冲刷试验。研究花岗岩区崩壁土体的产流产沙特征、可蚀性空间变化特征、抗冲性影响因素和水动力学侵蚀特征。进而揭示花岗岩区崩壁各层次土体侵蚀的产流产沙机理、抗侵蚀性能和水力侵蚀规律。为崩壁水蚀过程研究和模型建立奠定基础,为丰富崩岗侵蚀理论、有效治理崩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花岗岩区崩壁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在整个降雨时间段内差异显著。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均表现出先快速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累积入渗量则相差越来越大;B层的稳定入渗率最大为0.27 mm/min,是A层的1.13倍,C层的1.76倍;Horton模型能对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很好的拟合(R~2>0.922),且拟合结果证实了模拟降雨条件下各层次土体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降雨条件下花岗岩区崩壁各层次土体产沙率和累积产沙量在整个降雨时间段内差异显著。C层平均产沙率为40.43 g/L?min,是B层的1.79倍,A层的3.11倍;B层的累积产沙量增加较快,A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崩岗侵蚀研究
        1.2.2 可蚀性研究
        1.2.3 抗冲性研究
        1.2.4 水动力侵蚀特征研究
    1.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2.3 技术路线
    2.3 试验方法
        2.3.1 土壤性质测定
        2.3.2 模拟降雨试验
        2.3.3 冲刷试验
        2.3.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崩壁各层次土体产流产沙特征
        3.1.1 入渗特征
        3.1.2 产沙特征
        3.1.3 粒径流失特征
        3.1.4 小结
    3.2 崩壁各层次土体可蚀性K值估算及比较
        3.2.1 五种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
        3.2.2 比较5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
        3.2.3 基于降雨条件的土壤可蚀性K值比较
        3.2.4 小结
    3.3 崩壁各层次土体特性对抗冲性的影响
        3.3.1 各层次土体特性
        3.3.2 抗冲性变化特征
        3.3.3 土体理化特性对抗冲性的影响
        3.3.4 土体力学特性对抗冲性的影响
        3.3.5 小结
    3.4 崩壁各层次土体侵蚀的水动力学特征
        3.4.1 水动力学参数计算
        3.4.2 产沙率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3.4.3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视野下崩岗侵蚀地貌及其研究进展[J]. 刘希林.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3)
[2]坡度对侵蚀产沙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J]. 张怡,丁迎盈,王大安,谭诗,杨扬,刘宝元.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3]鄂东南崩岗剖面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模拟[J]. 邓羽松,丁树文,蔡崇法,吕国安.  土壤学报. 2016(02)
[4]崩岗崩积体陡坡侵蚀的水动力学特征[J]. 黄炎和,赵淦,蒋芳市,林金石,葛宏力.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5(04)
[5]鄂东南花岗岩崩岗崩壁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邓羽松,丁树文,刘辰明,夏栋,张晓明,吕国安.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4)
[6]基于CORS-RTK结合GIS的鄂东南崩岗侵蚀监测[J]. 杜贇,李双喜,丁树文,何溢钧,邓羽松.  人民长江. 2015(12)
[7]鄂东南崩岗崩壁溯源侵蚀特征研究[J]. 任兵芳,丁树文,吴大国,李双喜.  人民长江. 2015(07)
[8]黄土坡面细沟水流分离能力[J]. 申楠,王占礼,陈浩.  山地学报. 2015(02)
[9]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崩岗侵蚀的时空分析[J]. 刘希林,张大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4)
[10]我国崩岗侵蚀与国外劣地侵蚀机制类比[J].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06)

博士论文
[1]主要水蚀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对比研究[D]. 耿晓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本文编号:3651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51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