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22-06-01 21:09
因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水库每年均形成垂直落差达30m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如何通过科学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及侵蚀已成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热点之一。消落带土壤是消落带生态服务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和前提,研究人工植被构建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异特征有助于揭示植被重建对消落带土壤的影响,并为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为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文变化、人工植被构建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在水分、植物两者交互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和野外原位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pH值、碳氮比、养分含量(尤其是氮、磷含量)等)的时空变化规律。首先,本研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设置正常供水(CK)、连续性水淹(CF)和周期性水淹-干旱(PF)三种水分处理,对无植物生长的土壤、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苗盆栽土壤和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幼苗盆栽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处理对无植物空白土壤的除P、K含量以外的化学性质均有显著影响,时间因素对处于长...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其人工植被构建
1.1.2 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3 植物种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4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1.1.5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1.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和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研究树种和地点
2.1.2 实验设计
2.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土壤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无植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3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 分析与讨论
2.3.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无植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3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区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
3.1 研究地点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3.1.3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2.2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比较
3.2.4 土壤碳氮比的变异特征
3.2.5 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3 分析与讨论
3.3.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3.2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3.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3.3.4 城区消落带土壤碳氮比的变异特征
3.3.5 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乡村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
4.1 研究地点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概况
4.1.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4.1.3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2.2 人工植被生长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4.2.3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2.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
4.2.5 植物生长状况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4.3 分析与讨论
4.3.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3.2 人工植被生长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4.3.3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3.4 乡村消落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4.3.5 植物生长状况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其转化[J]. 邢肖毅,黄懿梅,安韶山,张宏. 生态学报. 2013(22)
[2]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设计初探——以重庆开县汉丰湖为例[J]. 李波,袁兴中,熊森,刘红,岳俊生,陶德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刘泽彬,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王晓荣,封晓辉. 生态学杂志. 2013(08)
[4]基于PCA的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退化过程分析及其评价[J]. 尚文,杨永兴,韩大勇. 生态学报. 2013(15)
[5]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黄世友,马立辉,方文,刘杨,陈雪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3)
[6]狗牙根与牛鞭草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结束后的抗氧化酶活力[J]. 李兆佳,熊高明,邓龙强,谢宗强,樊大勇. 生态学报. 2013(11)
[7]百花湖消落带常见植物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研究[J]. 李小峰,李秋华,秦好丽,陈峰峰,刘送平,高廷进,欧腾.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4)
[8]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J]. 刘维暐,王杰,王勇,杨帆. 生态学报. 2012(17)
[9]亚热带主要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试验研究[J]. 高茹,李裕元,杨蕊,魏红安,聂敏,张满意,吴金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4)
[10]枫香等3种植物水浸液灭螺效果的初步研究[J]. 方建民,刘洪剑,董广平. 安徽林业科技. 2012(02)
本文编号:3652841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其人工植被构建
1.1.2 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3 植物种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4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1.1.5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1.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和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研究树种和地点
2.1.2 实验设计
2.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土壤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无植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3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 分析与讨论
2.3.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无植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湿地松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3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枫杨盆栽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区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
3.1 研究地点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3.1.3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2.2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比较
3.2.4 土壤碳氮比的变异特征
3.2.5 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3 分析与讨论
3.3.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3.2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3.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3.3.4 城区消落带土壤碳氮比的变异特征
3.3.5 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乡村消落带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
4.1 研究地点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概况
4.1.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4.1.3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2.2 人工植被生长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4.2.3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2.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
4.2.5 植物生长状况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4.3 分析与讨论
4.3.1 裸地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3.2 人工植被生长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4.3.3 人工植被土壤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4.3.4 乡村消落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4.3.5 植物生长状况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其转化[J]. 邢肖毅,黄懿梅,安韶山,张宏. 生态学报. 2013(22)
[2]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设计初探——以重庆开县汉丰湖为例[J]. 李波,袁兴中,熊森,刘红,岳俊生,陶德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刘泽彬,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王晓荣,封晓辉. 生态学杂志. 2013(08)
[4]基于PCA的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退化过程分析及其评价[J]. 尚文,杨永兴,韩大勇. 生态学报. 2013(15)
[5]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黄世友,马立辉,方文,刘杨,陈雪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3)
[6]狗牙根与牛鞭草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结束后的抗氧化酶活力[J]. 李兆佳,熊高明,邓龙强,谢宗强,樊大勇. 生态学报. 2013(11)
[7]百花湖消落带常见植物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研究[J]. 李小峰,李秋华,秦好丽,陈峰峰,刘送平,高廷进,欧腾.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4)
[8]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J]. 刘维暐,王杰,王勇,杨帆. 生态学报. 2012(17)
[9]亚热带主要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试验研究[J]. 高茹,李裕元,杨蕊,魏红安,聂敏,张满意,吴金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4)
[10]枫香等3种植物水浸液灭螺效果的初步研究[J]. 方建民,刘洪剑,董广平. 安徽林业科技. 2012(02)
本文编号:3652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5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