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演替的响应——以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02 15:06
  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演替的响应情况。在研究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个不同群落演替阶段:原生乔木林、次生乔灌混合林、灌丛、草坡,同时选择一个非喀斯特森林样地作为对照,对选取的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乔木林逆向演替到灌丛的过程,微生物活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功能多样性对生态演替响应灵敏,土壤微生物在喀斯特地区比非喀斯特地区总体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丰富度,但群落均匀度较低,结构不稳定。主成分分析显示,演替使微生物的代谢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分异,起主要分异作用的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颜色变化率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表明,演替进行到草坡阶段,较大的环境变化可能使土壤微生物采取了r-策略(r-strategistis)。根据逆向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灌丛阶段可以视为岩溶生态系统整个演替阶段的阈值。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演替的响应——以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图1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Fig.1GeographicallocationofMaolanNationalNatureReserveinGuizhouProvince

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演替的响应——以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图2AWCD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Fig.2AWCDchangeswithincubationprogres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J]. 吴蔓莉,袁婧,李炜,时艺馨,王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5)
[2]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J]. 蔡进军,董立国,李生宝,潘占兵,许浩,张源润.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4)
[3]Biolog法在环境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田雅楠,王红旗.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3)
[4]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J]. 王荣,蔡运龙.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4)
[5]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基于BIOLOG方法的数据分析[J]. 王强,戴九兰,吴大千,余悦,申天琳,王仁卿.  生态学报. 2010(03)
[6]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代谢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J]. 何寻阳,王克林,徐丽丽,陈洪松,张伟.  环境科学学报. 2008(12)
[7]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与代表性土样采集方法[J]. 王世杰,卢红梅,周运超,谢丽萍,肖德安.  土壤学报. 2007(03)
[8]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张薇,魏海雷,高洪文,胡跃高.  生态学杂志. 2005(01)
[9]影响引入微生物根部定殖的因素[J]. 张炳欣,张平,陈晓斌.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6)
[10]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杨永华,姚健,华晓梅.  微生物学杂志. 2000(02)

硕士论文
[1]茂兰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群落结构与健康评价[D]. 安明态.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54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54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