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干扰后不同林分土壤斥水性时空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11:13
土壤斥水性(Soilwaterrepellency,SWR)是指土壤表面不能或很难被水分润湿的现象,表现出较差的土壤渗透性,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将土壤、水文和植被动态变化联系起来的复杂的潜在驱动因素。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出现,中国森林火灾频发,如何降低林业经营、生产评估的风险,对森林生产管理提质增量是当前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土壤斥水性报道较多,但对火影响下的亚热带森林土壤斥水性的恢复动态报道较少。研究中国亚热带四种典型森林在不同火强度下不同土层土壤斥水性恢复动态,旨在补充亚热带森林土壤斥水性基础数据,完善森林土壤斥水性恢复过程研究,提高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亚热带森林土壤质量的提升以及森林提质增量工作有着指导作用,对今后亚热带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连续性科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择中国亚热带四种典型森林(三种人工林:杉木-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檫木杉木混交林,和一种天然林:枫香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株洲黄丰桥、皇图岭和湘潭昭山示范区)为研究地,进行为期两年的不同火强度的...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斥水性研究进展
1.2.2 土壤斥水性时空分布动态研究进展
1.2.3 火干扰下土壤斥水性恢复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及样地设置
2.2.2 样品采集
2.2.3 样品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1.1 未火烧时四种不同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1.2 不同火烧强度下四种不同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2 土壤深度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2.1 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3 檫木-杉木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4 枫香次生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3 林分类型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3.1 火后3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2 火后3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3 火后18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4 火后365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5 火后73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4 恢复时间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4.1 杉木-木荷混交林恢复概况
3.4.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恢复概况
3.4.3 檫木-杉木混交林恢复概况
3.4.4 枫香次生林恢复概况
3.5 火烧强度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5.1 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3 檫木-杉木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4 枫香次生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6 不同火强度下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时空变化分析
3.7 小结与讨论
3.7.1 亚热带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规律
3.7.2 火干扰后亚热带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的恢复
4 结论
5 创新性与展望
5.1 创新性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参加项目课题
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61019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斥水性研究进展
1.2.2 土壤斥水性时空分布动态研究进展
1.2.3 火干扰下土壤斥水性恢复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及样地设置
2.2.2 样品采集
2.2.3 样品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1.1 未火烧时四种不同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1.2 不同火烧强度下四种不同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概况
3.2 土壤深度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2.1 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3 檫木-杉木混交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2.4 枫香次生林土壤斥水性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3.3 林分类型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3.1 火后3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2 火后3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3 火后18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4 火后365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3.5 火后730天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恢复概况
3.4 恢复时间对火干扰后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4.1 杉木-木荷混交林恢复概况
3.4.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恢复概况
3.4.3 檫木-杉木混交林恢复概况
3.4.4 枫香次生林恢复概况
3.5 火烧强度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斥水性恢复影响
3.5.1 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3 檫木-杉木混交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5.4 枫香次生林土壤斥水性随时间恢复模型
3.6 不同火强度下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时空变化分析
3.7 小结与讨论
3.7.1 亚热带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分布规律
3.7.2 火干扰后亚热带四种林分土壤斥水性的恢复
4 结论
5 创新性与展望
5.1 创新性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参加项目课题
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6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6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