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限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16 18:30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针对东北春玉米区,玉米长期连作条件下,导致的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等黑土退化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连续多年(8年、6年、4年)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以连续八年秸秆还田地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氮肥减施,即在普通农户施肥的基础上分别减少1/9、2/9、1/3、4/9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氮吸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秸秆长期施肥条件下肥料减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长期的秸秆翻埋还田(8年、6年、4年)处理秆连续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和全N、全P含量以及速效N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K含量;长期的秸秆翻埋还田(8年、6年、4年)处理秆连续还田降低0-20cm深度的土壤容重。秸秆还田8年、6年、4年,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试验开始前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28%、7.35%、4.95%;在有机碳组分上,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得到显著提升。2、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通过对不同还田年限处理下,土...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秸秆资源概况与秸秆还田利用现状分析
1.1.1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1.2 吉林省玉米秸秆利用现状分析
1.2 玉米秸秆还田农田效应分析
1.2.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2.3 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秸秆连续多年还田条件下氮素运筹对氮素利用的调控
1.4 研究内容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2.2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N、P、K含量的影响
2.2.3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及部分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2.2.4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2.2.5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 不同施氮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玉米氮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N、P、K含量影响
3.2.2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2.3 不同施氮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4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农田八年农田玉米N吸收的影响
3.2.5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农田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
4 讨论
4.1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2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3 氮肥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与N吸收的影响
4.4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农田玉米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腐熟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吕得林,张默焓,周春晓,巫厚长.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2]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分布的影响[J]. 王美佳,王沣,苏思慧,苏业涵,孙悦,王英俨,孟广鑫,姜英,齐华. 干旱区研究. 2019(02)
[3]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对秸秆还田的响应[J]. 王宁,赵亚慧,艾玉春,张永春,汪吉东,于建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2)
[4]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1)
[5]还田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转化分配及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杨艳华,苏瑶,何振超,喻曼,陈喜靖,沈阿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6]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7]长期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徐云连,马友华,吴蔚君,邢素林,马凡凡,甘曼琴.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8]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J]. 贾凤梅,张淑花,魏雅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9]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马芳霞,王忆芸,燕鹏,魏飞,孙新展,刘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10]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J]. 王秀娟,解占军,何志刚,韩瑛祚,邹晓锦,娄春荣,隽英华.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8)
博士论文
[1]免耕与秸秆还田对稻麦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郭梨锦.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中国主要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潜力研究[D]. 侯胜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麒.沈阳农业大学 2015
[4]秸秆还田方式与施肥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刘骁蒨.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秸秆全量还田双季稻氮肥管理策略研究[D]. 顾敏京.扬州大学 2017
[2]秸秆还田减施化肥对农田土壤养分及磷素淋失的影响[D]. 陈祝.安徽农业大学 2017
[3]不同有机培肥措施对退化黑土肥力的影响[D]. 曾宪楠.东北农业大学 2014
[4]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 向新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3
[5]吉林省半旱区耕作模式研究[D]. 曹庆军.吉林大学 2012
[6]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7]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舒丽.四川农业大学 2008
[8]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 张晶.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秸秆覆盖全程节水对春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区系及根病影响的研究[D]. 李亚莉.甘肃农业大学 2005
[10]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 吴菲.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3044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秸秆资源概况与秸秆还田利用现状分析
1.1.1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1.2 吉林省玉米秸秆利用现状分析
1.2 玉米秸秆还田农田效应分析
1.2.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2.3 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秸秆连续多年还田条件下氮素运筹对氮素利用的调控
1.4 研究内容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2.2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N、P、K含量的影响
2.2.3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及部分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2.2.4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2.2.5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 不同施氮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玉米氮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N、P、K含量影响
3.2.2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2.3 不同施氮量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4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农田八年农田玉米N吸收的影响
3.2.5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农田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
4 讨论
4.1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2 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3 氮肥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土壤微生物与N吸收的影响
4.4 氮减施对秸秆还田八年农田玉米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腐熟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吕得林,张默焓,周春晓,巫厚长.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2]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分布的影响[J]. 王美佳,王沣,苏思慧,苏业涵,孙悦,王英俨,孟广鑫,姜英,齐华. 干旱区研究. 2019(02)
[3]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对秸秆还田的响应[J]. 王宁,赵亚慧,艾玉春,张永春,汪吉东,于建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2)
[4]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1)
[5]还田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转化分配及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杨艳华,苏瑶,何振超,喻曼,陈喜靖,沈阿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6]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7]长期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徐云连,马友华,吴蔚君,邢素林,马凡凡,甘曼琴.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8]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J]. 贾凤梅,张淑花,魏雅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9]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马芳霞,王忆芸,燕鹏,魏飞,孙新展,刘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10]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J]. 王秀娟,解占军,何志刚,韩瑛祚,邹晓锦,娄春荣,隽英华.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8)
博士论文
[1]免耕与秸秆还田对稻麦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郭梨锦.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中国主要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潜力研究[D]. 侯胜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麒.沈阳农业大学 2015
[4]秸秆还田方式与施肥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刘骁蒨.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秸秆全量还田双季稻氮肥管理策略研究[D]. 顾敏京.扬州大学 2017
[2]秸秆还田减施化肥对农田土壤养分及磷素淋失的影响[D]. 陈祝.安徽农业大学 2017
[3]不同有机培肥措施对退化黑土肥力的影响[D]. 曾宪楠.东北农业大学 2014
[4]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 向新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3
[5]吉林省半旱区耕作模式研究[D]. 曹庆军.吉林大学 2012
[6]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7]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舒丽.四川农业大学 2008
[8]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 张晶.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秸秆覆盖全程节水对春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区系及根病影响的研究[D]. 李亚莉.甘肃农业大学 2005
[10]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 吴菲.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3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6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