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29 22:07
  试验于2017年4月至11月分别在东阳、河村试验基地进行,选用大丰30、强盛51、东单2008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空格加减”试验研究了玉米关键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及其组合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生理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优选出适合东阳、河村地区种植的栽培因素组合方式。(1)东阳和河村的试验表现为优化组合(O1)玉米选用大丰30,播种密度5000株/亩,施加氮肥20 kg/亩,补灌水40 m3,且覆膜处理的栽培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为玉米生育期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2)东阳、河村两地的试验均表明,12种处理玉米株高均随生育期的递进呈现递增趋势,其中优化组合处理的增长幅度最大,整体看来,O组合的玉米长势相对好于C组合的。(3)分析相关数据得知玉米叶面积的高低与籽粒产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且呈现正相关,选择长势好的品种,适宜的播种密度,配合一定量的肥料、补水及覆膜保温的栽培方式可以促进作物有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东阳地区的优化组合产量最高且长势好。不同玉米品种采用不同播种密度种植对玉米生长有影响,且土地是否覆膜也会相应的影响玉米生...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1.2.1 播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1.2.2 施加氮肥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1.2.3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1.3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3.1 播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3.2 施加氮肥对玉米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3.3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4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1.4.1 播种密度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1.4.2 施加氮肥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1.4.3 地膜覆盖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1.5 本研究的切入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东阳试验基地试验设计
        2.2.2 河村试验基地试验设计
    2.3 供试材料
        2.3.1 东阳试验基地供试材料
        2.3.2 河村试验基地供试材料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土壤水分测定
        2.4.2 土壤贮水量测定
        2.4.3 玉米生育期株高测定
        2.4.4 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测定
        2.4.5 籽粒产量测定
        2.4.6 玉米成熟期植株干样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优化组合及减少因素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优化组合及减少因素处理(东阳)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3.1.2 优化组合及减少因素处理(河村)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3.2 常规组合及添加因素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2.1 常规组合及添加因素处理(东阳)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2.2 常规组合及添加因素处理(河村)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3.1 不同栽培模式(东阳)对玉米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3.2 不同栽培模式(河村)对玉米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3.4.1 不同栽培模式(东阳)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3.4.2 不同栽培模式(河村)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3.5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叶面积的影响
        3.5.1 不同栽培模式(东阳)对玉米生育期叶面积的影响
        3.5.2 不同栽培模式(河村)对玉米生育期叶面积的影响
    3.6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成熟期植株不同器官养分指标的影响
        3.6.1 不同栽培模式(东阳)对玉米成熟期植株不同器官养分指标的影响
        3.6.2 不同栽培模式(河村)对玉米成熟期植株不同器官养分指标的影响
    3.7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
        3.7.1 不同栽培模式(东阳)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
        3.7.2 不同栽培模式(河村)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4.2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膜覆盖、氮肥与密度及其互作对黄土旱塬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生产效率的影响[J]. 李婷,李世清,占爱,刘建亮.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8)
[2]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卢军帅,李云祥,王兴富,高国花,杨霞,梁婧.  作物杂志. 2018(02)
[3]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张洁梅,高翠民,王越,何方.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4]滴灌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乔健,黄志银,翟乃家,张超.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2)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白伟,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作物学报. 2017(12)
[6]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热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王文达,霍轶珍,韩翠莲.  节水灌溉. 2017(07)
[7]不同生育阶段受旱对旱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宋利兵,姚宁,冯浩,白江平,吴淑芳,何建强.  玉米科学. 2016(01)
[8]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 张冬梅,张伟,陈琼,黄学芳,姜春霞,韩彦龙,刘恩科,池宝亮.  玉米科学. 2014(04)
[9]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冯国良,刘福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12)
[10]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J]. 李向岭,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赵明.  玉米科学. 2011(02)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 张晨成.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2]干旱复水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补偿效应影响研究[D]. 郝卫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品种及栽培措施对春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李建奇.甘肃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D]. 苏铁.北京农学院 2016
[2]半干旱地区不同轮作方式的综合评价[D]. 李明.山西农业大学 2015
[3]Zn、Mn、B微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李铁利.河北农业大学 2015
[4]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 闫瀛.沈阳农业大学 2011
[5]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春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 刘镜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6]玉米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模式研究[D]. 马国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7]土壤水分胁迫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特征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D]. 刘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8]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农田水分循环特征的研究[D]. 李良皓.东北农业大学 2009
[9]不同栽培模式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 李原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10]氮肥用量和栽培模式对西北旱地冬小麦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 王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6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