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不同侵蚀场地土壤颗粒分布及可蚀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2 11:57
选取西南喀斯特最为典型的坡地、洼地和落水洞为研究单元,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坡地、洼地和落水洞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和土壤可侵蚀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布,坡地为砂粒(42.25%)>粉粒(36.33%)>黏粒(21.42%);洼地为粉粒(51.80%)>砂粒(32.61%)>黏粒(15.59%);落水洞为粉粒(51.65%)>砂粒(31.67%)>黏粒(16.68%),坡地以砂粒为主,洼地和落水洞以粉粒为主。土壤可侵蚀性K值变化范围:坡地为0.07~0.22,洼地和落水洞分别为0.26~0.33和0.25~0.32,坡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强于洼地和落水洞。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可侵蚀性K值与砂粒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侵蚀沉积易形成质地较细,结构良好的土壤,但形成的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易发生二次水土流失。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样品测定
1.4 数据处理
1.5 土壤分形模型理论
1.6 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颗粒粒径的空间分布特征
2.2 土壤可蚀性K值的分布特征
2.3 土壤颗粒与分形维数和土壤可蚀性K值的关系
2.3.1 土壤颗粒与分形维数的关系
2.3.2 土壤颗粒与土壤可蚀性K值的关系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漠化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与理化性质特征[J]. 李渊,刘子琦.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5)
[2]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J]. 杨文利,朱平宗,程洪,闫靖坤,陈宝生,杨俊.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3]艾比湖湿地不同盐渍化土壤粒度组成及可蚀性研究[J]. 王敬哲,丁建丽,王飞,梁静. 土壤. 2018(03)
[4]下垫面变化对喀斯特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J].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杨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5]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J]. 张辉,李鹏,鲁克新,张翔,任宗萍,汤珊珊,王添.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6]基于GIS与RUSLE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孙德亮,赵卫权,李威,吴建峰,杨振华,吕思思.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3)
[7]喀斯特典型坡耕地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响应[J]. 袁应飞,戴全厚,李昌兰,彭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8]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地下侵蚀产沙特征[J]. 彭旭东,戴全厚,杨智,赵龙山. 土壤学报. 2016(05)
[9]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K值评估与分析[J]. 曹祥会,龙怀玉,雷秋良,张认连. 土壤. 2015(06)
[10]重庆山地血橙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J]. 李天阳,何丙辉,张怡,刘金雪,田家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博士论文
[1]坡地土壤磷素与水分迁移试验研究[D]. 李裕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6847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样品测定
1.4 数据处理
1.5 土壤分形模型理论
1.6 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颗粒粒径的空间分布特征
2.2 土壤可蚀性K值的分布特征
2.3 土壤颗粒与分形维数和土壤可蚀性K值的关系
2.3.1 土壤颗粒与分形维数的关系
2.3.2 土壤颗粒与土壤可蚀性K值的关系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漠化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与理化性质特征[J]. 李渊,刘子琦.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5)
[2]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J]. 杨文利,朱平宗,程洪,闫靖坤,陈宝生,杨俊.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3]艾比湖湿地不同盐渍化土壤粒度组成及可蚀性研究[J]. 王敬哲,丁建丽,王飞,梁静. 土壤. 2018(03)
[4]下垫面变化对喀斯特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J].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杨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5]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J]. 张辉,李鹏,鲁克新,张翔,任宗萍,汤珊珊,王添.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6]基于GIS与RUSLE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孙德亮,赵卫权,李威,吴建峰,杨振华,吕思思.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3)
[7]喀斯特典型坡耕地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响应[J]. 袁应飞,戴全厚,李昌兰,彭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8]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地下侵蚀产沙特征[J]. 彭旭东,戴全厚,杨智,赵龙山. 土壤学报. 2016(05)
[9]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K值评估与分析[J]. 曹祥会,龙怀玉,雷秋良,张认连. 土壤. 2015(06)
[10]重庆山地血橙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J]. 李天阳,何丙辉,张怡,刘金雪,田家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博士论文
[1]坡地土壤磷素与水分迁移试验研究[D]. 李裕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68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6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