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对不同程度石漠化岩溶系统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14:04
土壤水分是影响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因素,对土壤养分和溶质的溶解、转移和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石漠化地区复杂的地质特征,造成了即使是小区域内也有发育程度不一的岩溶地貌以及多变的气候特征,这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尤为巨大。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建水县典型断陷盆地石漠化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土壤水分采用动态监测分析和人工降雨控制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降雨条件对不同石漠化岩溶系统土壤水分的动态产流特征,旨在揭示不同程度石漠化之间土壤水分产流差异,为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波动变化情况越复杂。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完整且有序,便于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展开。中度石漠化土壤层级缺失(无相对稳定层),重度石漠化土壤水分活动层级混乱(从活跃层到相对稳定层再到次活跃层),需要发掘利用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分。(2)实验设计范围内,土壤在降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含水率和下渗产流的速率均随着降雨强度和石漠化程度的增加而...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建水县石漠化试验区位置示意图
建水县1990-2014年月均降雨量分布
研究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省建水县岩溶石漠化治理对策初探[J]. 张清,肖桂英,李乡旺,曾永云,顾汪明,万龙.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5)
[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J]. 黄甫昭,李冬兴,王斌,向悟生,郭屹立,文淑均,陈婷,李先琨.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6)
[3]黔中喀斯特坡地浅层裂隙土壤机械组成对降雨的响应[J]. 杨宇琼,戴全厚,严友进,彭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4]贵州毕节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J]. 李开萍,刘子琦,李渊,肖杰,董晓超,曹洋.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5]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地带性与影响因素[J]. 索立柱,黄明斌,段良霞,张永坤. 生态学报. 2017(06)
[6]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 肖兴艳,刘方,姚斌,舒英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6)
[7]建水县石漠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浅析[J]. 李萍. 林业建设. 2015(03)
[8]喀斯特地区洼地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J]. 张川,陈洪松,聂云鹏,张伟,冯腾,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10)
[9]浅析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江静. 林业建设. 2013(02)
[10]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水分特征研究进展[J]. 王家文,周跃,肖本秀,李江苏. 中国水土保持. 2013(02)
博士论文
[1]地表裸露碳酸盐岩组分比例遥感估算研究[D]. 谢相建.南京大学 2016
[2]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研究[D]. 罗海波.西南大学 2006
[3]土壤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孟春红.武汉大学 2005
[4]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 徐学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特征分析及评估[D]. 张晓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672691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建水县石漠化试验区位置示意图
建水县1990-2014年月均降雨量分布
研究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省建水县岩溶石漠化治理对策初探[J]. 张清,肖桂英,李乡旺,曾永云,顾汪明,万龙.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5)
[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J]. 黄甫昭,李冬兴,王斌,向悟生,郭屹立,文淑均,陈婷,李先琨.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6)
[3]黔中喀斯特坡地浅层裂隙土壤机械组成对降雨的响应[J]. 杨宇琼,戴全厚,严友进,彭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4]贵州毕节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J]. 李开萍,刘子琦,李渊,肖杰,董晓超,曹洋.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5]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地带性与影响因素[J]. 索立柱,黄明斌,段良霞,张永坤. 生态学报. 2017(06)
[6]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 肖兴艳,刘方,姚斌,舒英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6)
[7]建水县石漠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浅析[J]. 李萍. 林业建设. 2015(03)
[8]喀斯特地区洼地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J]. 张川,陈洪松,聂云鹏,张伟,冯腾,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10)
[9]浅析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江静. 林业建设. 2013(02)
[10]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水分特征研究进展[J]. 王家文,周跃,肖本秀,李江苏. 中国水土保持. 2013(02)
博士论文
[1]地表裸露碳酸盐岩组分比例遥感估算研究[D]. 谢相建.南京大学 2016
[2]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研究[D]. 罗海波.西南大学 2006
[3]土壤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孟春红.武汉大学 2005
[4]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 徐学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特征分析及评估[D]. 张晓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672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7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