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炭对红壤中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13 13:58
为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南方红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C(CK)、1%C、2%C、4%C和正常施用钾肥(K)5个处理,并土培种植"热绿二号"小白菜。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土壤中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在施用生物炭后分别提高12.6%~51.8%、13.3%~43.5%、10.3%~26.1%。4%C处理相比施用正常水平钾肥对各种形态钾增加量最接近。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其中pH增加0.06~0.25;同时,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镁含量也显著提高,而交换性铝含量显著降低,降幅达到87%~98%。此外,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片数、株高和鲜质量等农艺性状。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生物炭对小白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2.3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生物炭对土壤CEC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2.5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
2.6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有效钾比例的影响
3 讨 论
3.1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和不同形态钾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王彩云,武春成,曹霞,贺字典,曾晓玉,姜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2]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红壤毒性缓解效应的差异[J]. 王宇函,吕波,张林,姜存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3]周年氮磷钾配施模式对砂姜黑土麦玉轮作体系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王永华,黄源,辛明华,苑沙沙,康国章,冯伟,谢迎新,朱云集,郭天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4]生物炭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聂新星,陈防.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2)
[5]长期施肥红壤钾素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分布[J]. 岳龙凯,蔡泽江,徐明岗,王伯仁,黄庆海,李冬初,柳开楼,李建军,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6]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李明,李忠佩,刘明,江春玉,吴萌.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7)
[7]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卜晓莉,薛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3)
[8]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武玉,徐刚,吕迎春,邵宏波.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1)
[9]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研究[J]. 占丽平,李小坤,鲁剑巍,丛日环,王瑾,王筝,廖志文. 土壤学报. 2013(03)
[10]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 黄超,刘丽君,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04)
硕士论文
[1]有机物料施用对塿土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的影响[D]. 邵慧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7716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生物炭对小白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2.3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生物炭对土壤CEC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2.5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
2.6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有效钾比例的影响
3 讨 论
3.1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和不同形态钾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王彩云,武春成,曹霞,贺字典,曾晓玉,姜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2]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红壤毒性缓解效应的差异[J]. 王宇函,吕波,张林,姜存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3]周年氮磷钾配施模式对砂姜黑土麦玉轮作体系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王永华,黄源,辛明华,苑沙沙,康国章,冯伟,谢迎新,朱云集,郭天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4]生物炭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聂新星,陈防.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2)
[5]长期施肥红壤钾素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分布[J]. 岳龙凯,蔡泽江,徐明岗,王伯仁,黄庆海,李冬初,柳开楼,李建军,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6]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李明,李忠佩,刘明,江春玉,吴萌.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7)
[7]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卜晓莉,薛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3)
[8]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武玉,徐刚,吕迎春,邵宏波.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1)
[9]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研究[J]. 占丽平,李小坤,鲁剑巍,丛日环,王瑾,王筝,廖志文. 土壤学报. 2013(03)
[10]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 黄超,刘丽君,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04)
硕士论文
[1]有机物料施用对塿土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的影响[D]. 邵慧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77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7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