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4 17:21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组织管理、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提高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首先要了解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其次根据现代化水平高低,分析原因,对于现代化水平不足的之处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并根据发展现状,借鉴现代化水平高的地区的发展模式,给出吉林省农业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运用聚类分析筛选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主体指标的子指标。根据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已有各研究者指标体系,选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农业机械水平、农业收支状况、农业产出率五个主体指标,然后围绕主体指标利用聚类分析筛选出其子指标。 (2)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构造成对比较阵;第三,计算主体指标的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群体指标的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3)根据建立的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分析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主成分函数,依据各成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吉林省农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性建议。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整体结构及安排
第二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研究
2.1 引言
2.2 聚类分析方法及指标
2.3 聚类分析过程、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层次分析法原理
3.3 层次分析法标度及模型
3.4 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计算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因子分析
4.3 结果分析和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证据理论的矿山井下六大系统安全评价[J]. 李宁,王李管,贾明滔,陈建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2]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J]. 吕杰,赵红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3]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林正雨,李晓,何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1)
[4]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和共同规律[J]. 姚晓萍. 世界农业. 2014(01)
[5]西太平洋地区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周晨虹,包云轩,黄建平,刘寿东,李建明. 大气科学. 2013(06)
[6]基于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区域农村水厂风险评估[J]. 李伟伟,徐夷,李洪兴,陶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10)
[7]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灵敏度分析[J]. 翟兴丽,文福拴,林振智,李育灵.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8]试析二战后法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经验[J]. 曹占伟. 农业考古. 2013(03)
[9]浅析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J]. 李晓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1)
[10]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J]. 王银.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1)
博士论文
[1]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 赵宏海.安徽大学 2013
[2]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 白跃世.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 赵丽丽.吉林大学 2012
[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D]. 赵双喜.河南农业大学 2012
[3]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马秋芳.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5448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整体结构及安排
第二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研究
2.1 引言
2.2 聚类分析方法及指标
2.3 聚类分析过程、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层次分析法原理
3.3 层次分析法标度及模型
3.4 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计算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因子分析
4.3 结果分析和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证据理论的矿山井下六大系统安全评价[J]. 李宁,王李管,贾明滔,陈建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2]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J]. 吕杰,赵红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3]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林正雨,李晓,何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1)
[4]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和共同规律[J]. 姚晓萍. 世界农业. 2014(01)
[5]西太平洋地区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周晨虹,包云轩,黄建平,刘寿东,李建明. 大气科学. 2013(06)
[6]基于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区域农村水厂风险评估[J]. 李伟伟,徐夷,李洪兴,陶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10)
[7]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灵敏度分析[J]. 翟兴丽,文福拴,林振智,李育灵.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8]试析二战后法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经验[J]. 曹占伟. 农业考古. 2013(03)
[9]浅析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J]. 李晓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1)
[10]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J]. 王银.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1)
博士论文
[1]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 赵宏海.安徽大学 2013
[2]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 白跃世.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 赵丽丽.吉林大学 2012
[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D]. 赵双喜.河南农业大学 2012
[3]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马秋芳.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5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8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