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12:2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洞穴大小与分布特征分析
    2.2 黄土洞穴侵蚀临界图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水分变化分析[J]. 邵臻,张富,陈瑾,张佰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2)
[2]陕北黄土区切沟内陷穴发育特征研究[J]. 金珊,贾玉华,郭成久,董爽.  土壤通报. 2017(04)
[3]沟蚀过程研究进展[J]. 郑粉莉,徐锡蒙,覃超.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8)
[4]黄土中渗流水潜蚀特征研究[J]. 赵跃中,杨柳悦,穆兴民,严宝文.  灌溉排水学报. 2015(10)
[5]黄土高原近60年生态治理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J]. 李相儒,金钊,张信宝,周卫健.  地球环境学报. 2015(04)
[6]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 李治财,刘高.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4)
[7]利用侵蚀模型普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状况[J]. 张岩,刘宪春,李智广,朱清科.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0)
[8]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J]. 李庆云,余新晓,信忠保,刘淑燕,李海光,韩洁春.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6)
[9]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分区系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何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7)
[10]甘肃黄土陷穴的形成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J]. 丁建强.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1)

硕士论文
[1]黄土陷穴的自动提取与分析研究[D]. 齐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87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87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