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杉木及其混交人工林土壤和凋落物养分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30 09:42
为探明闽楠、杉木及其混交人工林土壤和凋落物养分季节动态演变特征,改善闽楠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本文通过对闽楠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和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3种林分各设置3块标准地,分别于2018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土壤和凋落物样品的采集,测定样地内土壤16项养分指标及凋落物9项养分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对湖南省三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和凋落物养分季节动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有机磷、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钙、全镁、全硫、全铁、全锰、全铜和全锌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可溶性有机碳和全钾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闽楠人工林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全钙、全镁和全锌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中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中全硫和全锰的含量显著高于闽楠人工林;杉木人工林中全锰的含量和闽楠人工林中全铜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有效磷的含量仅在0~10cm 土层中具有显著差...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1.2.2 凋落物养分研究进展
1.2.3 可溶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样地设置
2.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土壤样品的测定
2.4 植物样品的测定
2.5 分析方法
2.5.1 方差分析
2.5.2 相关性分析
2.5.3 冗余分析
2.5.4 典型相关分析
2.6 数据统计
2.7 技术路线
3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1.1 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
3.1.2 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3.1.3 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交互作用分析
3.2 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1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2 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3 可溶性有机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 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1 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2 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3 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4 水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5 有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1 全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2 全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3 全硫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4 全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5 全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6 全铜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7 全锌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5 土壤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4.1 凋落物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1.1 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
4.1.2 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4.1.3 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交互作用分析
4.2 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1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2 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3 可溶性有机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 凋落物大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1 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2 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3 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 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1 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2 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5 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5.1 未分解层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5.2 半分解层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5 凋落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5.1 凋落物与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5.1.1 碳/氮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1.2 碳/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1.3 氮/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 凋落物与土壤可溶性有机C、N、P的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5.2.1 可溶性有机碳/氮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2 可溶性有机碳/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3 可溶性有机氮/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3 凋落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分析
5.3.1 未分解层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
5.3.2 半分解层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
6 凋落物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6.1 未分解层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6.2 半分解层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7 讨论
7.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7.2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养分特征研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东主,李瑛萍,石玉龙,连玉珍,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9(06)
[2]杉木-闽楠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功能耦合关系研究[J]. 王奕茹,李际平,曹小玉,李琪媛.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2)
[3]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的影响[J]. 赵伟文,梁文俊,魏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青海省不同高寒草地土壤主要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特性研究[J]. 张苗苗,陈伟,林丽,张德罡,吴玉鑫,肖海龙. 草业学报. 2019(03)
[5]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林区土壤养分的权重[J]. 荣艳芳. 防护林科技. 2018(09)
[6]不同林分类型闽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比分析[J]. 黄笑,李际平,赵春燕,曹小玉,石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7]不同大豆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高圣超,关大伟,马鸣超,李俊,沈德龙. 大豆科技. 2017(03)
[8]冻融作用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J]. 田路路,隽英华,刘艳,孙文涛,程淑芳. 土壤. 2017(03)
[9]半梯形隶属函数下土壤养分流失的模糊数学模型——以皖南山区为例[J]. 万家山,汪忠国,孙怡川,陈蕾,吴云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6)
[10]海拔及土壤环境对贵州中龄期杉木蓄积量的影响[J]. 李明军,杜明凤,喻理飞.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9)
博士论文
[1]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D]. 陈颖.四川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D]. 张月全.福建农林大学 2016
[2]闽楠家系生理特性研究[D]. 盛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3]6个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生长及养分吸收[D]. 陈婷敬.贵州大学 2015
[4]闽楠人工林养分季节动态变化研究[D]. 谢柯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5]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研究[D]. 苏月秀.北京林业大学 2012
[6]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穆兰.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枫香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D]. 罗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8]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初步研究[D]. 杜凌燕.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 史利江.上海师范大学 2006
[10]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分异特征研究[D]. 荣兴民.西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654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1.2.2 凋落物养分研究进展
1.2.3 可溶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样地设置
2.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土壤样品的测定
2.4 植物样品的测定
2.5 分析方法
2.5.1 方差分析
2.5.2 相关性分析
2.5.3 冗余分析
2.5.4 典型相关分析
2.6 数据统计
2.7 技术路线
3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1.1 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
3.1.2 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3.1.3 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交互作用分析
3.2 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1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2 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2.3 可溶性有机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 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1 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2 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3 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4 水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3.5 有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1 全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2 全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3 全硫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4 全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5 全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6 全铜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4.7 全锌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3.5 土壤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4.1 凋落物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1.1 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
4.1.2 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4.1.3 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交互作用分析
4.2 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1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2 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3 可溶性有机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 凋落物大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1 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2 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3.3 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 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1 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4.2 镁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5 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5.1 未分解层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4.5.2 半分解层凋落物中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
5 凋落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5.1 凋落物与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5.1.1 碳/氮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1.2 碳/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1.3 氮/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 凋落物与土壤可溶性有机C、N、P的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5.2.1 可溶性有机碳/氮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2 可溶性有机碳/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2.3 可溶性有机氮/磷计量比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
5.3 凋落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分析
5.3.1 未分解层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
5.3.2 半分解层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冗余分析
6 凋落物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6.1 未分解层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6.2 半分解层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7 讨论
7.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7.2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养分特征研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东主,李瑛萍,石玉龙,连玉珍,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9(06)
[2]杉木-闽楠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功能耦合关系研究[J]. 王奕茹,李际平,曹小玉,李琪媛.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2)
[3]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的影响[J]. 赵伟文,梁文俊,魏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青海省不同高寒草地土壤主要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特性研究[J]. 张苗苗,陈伟,林丽,张德罡,吴玉鑫,肖海龙. 草业学报. 2019(03)
[5]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林区土壤养分的权重[J]. 荣艳芳. 防护林科技. 2018(09)
[6]不同林分类型闽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比分析[J]. 黄笑,李际平,赵春燕,曹小玉,石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7]不同大豆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高圣超,关大伟,马鸣超,李俊,沈德龙. 大豆科技. 2017(03)
[8]冻融作用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J]. 田路路,隽英华,刘艳,孙文涛,程淑芳. 土壤. 2017(03)
[9]半梯形隶属函数下土壤养分流失的模糊数学模型——以皖南山区为例[J]. 万家山,汪忠国,孙怡川,陈蕾,吴云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6)
[10]海拔及土壤环境对贵州中龄期杉木蓄积量的影响[J]. 李明军,杜明凤,喻理飞.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9)
博士论文
[1]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D]. 陈颖.四川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D]. 张月全.福建农林大学 2016
[2]闽楠家系生理特性研究[D]. 盛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3]6个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生长及养分吸收[D]. 陈婷敬.贵州大学 2015
[4]闽楠人工林养分季节动态变化研究[D]. 谢柯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5]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研究[D]. 苏月秀.北京林业大学 2012
[6]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穆兰.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枫香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D]. 罗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8]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初步研究[D]. 杜凌燕.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 史利江.上海师范大学 2006
[10]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分异特征研究[D]. 荣兴民.西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9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