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地表起伏对坡面漫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2 20:42
为揭示微尺度条件下地表起伏对坡面漫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相同降雨历时下,分析了60,90,120 mm/h雨强下单凸起、单凹陷2种单式起伏和凹凸相连、凹凸相间2种复式起伏以及对照组5种微地形对坡面漫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雨强下,与光滑组相比,凸起、凹陷以及凹凸组合均会延迟地表初始产流时间,具体表现为对照组<凸起组<凹陷组<凹凸相间组<凹凸相连组的趋势;(2)凸起和凹陷的存在均会减小坡面漫流的平均流速,其中凹凸相连坡面平均流速最小;(3)3种雨强下,5种微地形的坡面漫流汇水形态共有3种(树枝状、平行状和羽毛状),其中对照组和凹凸相间组汇水形态均为树枝状;凸起组和凹陷组汇水形态均为羽毛状和树枝状,其中凸起组以羽毛状为主,凹陷组以树枝状为主;凹凸相连组汇水形态以平行状为主,兼有另外2种;(4)3种雨强下,5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光滑组和凸起组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凹陷组及凹凸组合组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5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在90 mm/h雨强下的差异性最小。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起伏类型对坡耕地坡面漫流...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
2.2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平均流速的影响
2.3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汇水特征的影响
2.3.1 汇水形态
2.3.2 不同起伏坡面汇流密度的变化特征
2.3.3 不同起伏坡面径流频度的变化特征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J]. 李建明,王一峰,张长伟,王文龙,黄金权,王志刚,张冠华,白芸.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12)
[2]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J]. 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汤家喜,苏畅.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3]雨滴溅蚀下压实黄土变形破坏规律研究[J]. 周春梅,王宇,吕雷,张静波,邵伟,赵梦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6)
[4]降雨侵蚀过程中红壤坡耕地地表微地貌演变特征[J]. 张利超,葛佩琳,李朝霞,刘窑军,喻荣岗.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5]大粗糙单元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 柳晓娜,樊登星,余新晓,郑鹏飞,王渝淞,朱栩辉,孙乐乐.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6]含砾石锥状工程堆积体侵蚀水动力学特性和细沟形态特征[J]. 戎玉博,王森,白玉洁,骆汉,谢永生,王爱娟.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7]雨强及坡度对黄土区草地坡面水流流速的影响[J]. 张琪琳,王占礼,张庆玮,王栋栋,刘俊娥. 人民黄河. 2018(04)
[8]黄土坡面细沟沟头溯源侵蚀的量化研究[J]. 覃超,何超,郑粉莉,韩林峰,曾创烁.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6)
[9]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J]. 王林华,汪亚峰,王健,林青涛,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5)
[10]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苏正安,熊东红,张建辉,董一帆,杨超,张小波,鲜纪绅.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2)
博士论文
[1]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变化及侵蚀响应[D]. 梁心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等高耕作微地形面积高程积分谱系研究[D]. 章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紫色土区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秦凤.四川农业大学 2014
[3]坡耕地地表糙度量化特征及其对坡面汇流路径的影响研究[D]. 贾腾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地表糙度对坡面产汇流特征的影响研究[D]. 宋向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0023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
2.2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平均流速的影响
2.3 不同地表起伏对坡面汇水特征的影响
2.3.1 汇水形态
2.3.2 不同起伏坡面汇流密度的变化特征
2.3.3 不同起伏坡面径流频度的变化特征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J]. 李建明,王一峰,张长伟,王文龙,黄金权,王志刚,张冠华,白芸.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12)
[2]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J]. 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汤家喜,苏畅.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3]雨滴溅蚀下压实黄土变形破坏规律研究[J]. 周春梅,王宇,吕雷,张静波,邵伟,赵梦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6)
[4]降雨侵蚀过程中红壤坡耕地地表微地貌演变特征[J]. 张利超,葛佩琳,李朝霞,刘窑军,喻荣岗.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5]大粗糙单元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 柳晓娜,樊登星,余新晓,郑鹏飞,王渝淞,朱栩辉,孙乐乐.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6]含砾石锥状工程堆积体侵蚀水动力学特性和细沟形态特征[J]. 戎玉博,王森,白玉洁,骆汉,谢永生,王爱娟.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7]雨强及坡度对黄土区草地坡面水流流速的影响[J]. 张琪琳,王占礼,张庆玮,王栋栋,刘俊娥. 人民黄河. 2018(04)
[8]黄土坡面细沟沟头溯源侵蚀的量化研究[J]. 覃超,何超,郑粉莉,韩林峰,曾创烁.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6)
[9]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J]. 王林华,汪亚峰,王健,林青涛,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5)
[10]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苏正安,熊东红,张建辉,董一帆,杨超,张小波,鲜纪绅.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2)
博士论文
[1]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变化及侵蚀响应[D]. 梁心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等高耕作微地形面积高程积分谱系研究[D]. 章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紫色土区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秦凤.四川农业大学 2014
[3]坡耕地地表糙度量化特征及其对坡面汇流路径的影响研究[D]. 贾腾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地表糙度对坡面产汇流特征的影响研究[D]. 宋向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00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0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