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城市化对南亚热带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3 22:2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森林土壤碳积累。而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是土壤碳积累研究的关键之一,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是预测城市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汇潜力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有机碳组分为切入点,以高度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区(白云山、帽峰山、大岭山)和郊区(鼎湖山、南昆山、象头山)森林样地进行土壤采样,运用化学分组、物理分组、13C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结合城区和郊区森林土壤环境要素的变化监测,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个土壤层次上,城市存留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城区森林土壤惰性有机碳组分含量(NROC、HF)显著低于郊区森林,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ROC、LF)同样有减少的趋势但城郊差异不明显。惰性组分的减少对总有机碳积累及有机碳化学结构有较大影响。城市化影响下惰性有机碳的持续积累不足是驱动土壤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活性和惰性组分计算土壤碳库活度,结果表明城区森林土壤表层碳库活...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地设置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城市化影响下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
    3.2 城市化影响下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环境变化特征
    3.3 城市化影响下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
    3.4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城市化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4.2 城市化对森林土壤惰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4.3 城市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
    4.4 城市化对森林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性耕作对水-旱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基于密度分组法[J]. 黄雅楠,黄丽,薛斌,成莉娟,李小坤,鲁剑巍.  土壤通报. 2019(01)
[2]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轻重组有机碳氮的影响[J]. 焦欢,李廷亮,高继伟,李彦,何冰,李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3]土壤有机碳化学性质的研究及NMR和Py-GC/MS技术的应用[J]. 赵玉皓,张庆忠,韩硕,张艳杰,王义东,娄翼来,鲁顺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4]中亚热带3种典型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关系[J]. 鲍勇,高颖,曾晓敏,袁萍,司友涛,陈岳民,陈滢伊.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4)
[5]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对模拟酸雨的响应[J]. 张慧玲,吴建平,熊鑫,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生态学报. 2018(02)
[6]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分子结构特征与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J]. 张仲胜,李敏,宋晓林,薛振山,吕宪国,姜明,武海涛,王雪宏.  土壤学报. 2018(02)
[7]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差异[J]. 李隽永,窦晓琳,胡印红,甘德欣,李锋.  生态学报. 2018(01)
[8]核磁共振技术在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的应用[J]. 王玉哲,刘先,胡亚林.  生态学杂志. 2017(11)
[9]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张雪莹,陈小梅,危晖,林媚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10]基于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研究植物残体分解和转化机制的进展[J]. 李昌明,王晓玥,孙波.  土壤. 2017(04)

硕士论文
[1]中国亚热带四种森林类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不同形态碳和植硅体碳演变规律研究[D]. 赵培平.浙江农林大学 2016
[2]浙江宁波常绿阔叶林演替对土壤碳库结构的影响[D]. 马文济.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南昌城乡梯度森林土壤磷形态时空分布格局[D]. 李茜.南昌大学 2010
[4]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模型模拟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D]. 杨丽霞.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00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00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