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树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5种中亚热带树种同质园试验

发布时间:2022-12-08 21:42
  不同树种通过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根系分泌物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有机碳及微生物产生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树种的合理选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应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在气候、土壤和经营历史相同的条件下建立了中亚热带地区常见13个树种同质园试验,2017年选择其中5个树种,即3个阔叶树种(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2个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纯林进行了调查,测定的指标主要有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和难降解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其目的是分析树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树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均有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易氧化碳(EOC)和酸解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LPⅠ-C、LPⅡ-C)的含量均表现为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趋势,其中杉木的含量最低。同时,5个树种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大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树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2.2 不同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2.3 不同树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条件
    2.2 实验样地概况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4.2 土壤各指标的测定
        2.4.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不同树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1 不同树种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
    3.2 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3.3 不同树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3.4 不同树种对土壤易氧化碳的影响
    3.5 不同树种对酸解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5.1 不同树种对酸解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5.2 不同树种对酸解土壤难降解有机碳的影响
    3.6 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
    3.7 不同树种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
    3.8 土壤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3.8.1 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
        3.8.2 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
    3.9 讨论
        3.9.1 不同树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9.2 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
    3.10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4.1 不同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
        4.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4.2.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的冗余分析
    4.3 不同树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
        4.4.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4.4.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冗余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5.2 不同树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壤侵蚀地不同人工恢复林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朱丽琴,黄荣珍,段洪浪,贾龙,王赫,黄诗华,易志强,张文锋.  生态学报. 2017(01)
[2]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J]. 韩畅,宋敏,杜虎,曾馥平,彭晚霞,王华,陈莉,苏樑.  生态学报. 2017(07)
[3]福建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凋落物热值及能量归还动态[J]. 张建和.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2)
[4]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J]. 舒媛媛,黄俊胜,赵高卷,包维楷,李根前,庞学勇.  生态学报. 2016(02)
[5]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J].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生态学杂志. 2015(12)
[6]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5种温带树种同质园试验[J]. 王薪琪,王传宽,韩轶.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1)
[7]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J]. 杨文彬,耿玉清,王冬梅.  生态学报. 2015(14)
[8]间伐和修枝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丁思一,佘济云,杨庆朋,汪思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9]三江平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含量差异[J]. 肖烨,黄志刚,武海涛,吕宪国.  生态学报. 2015(23)
[10]中亚热带地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J].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郑群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博士论文
[1]南亚热带四种人工林土壤碳固持及其主要相关过程研究[D]. 王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中亚热带不同更新方式森林凋落物数量及养分动态[D]. 刘强.福建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14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14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