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1 17:28
本文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武威绿洲农业长期定位试验点,利用湿筛法研究了长期施用绿肥对土壤(种植带、过渡带)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分布的影响。试验共选取G(绿肥)、1/2GN(绿肥+尿素)、N(尿素)、CK(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耕层(0~20cm)土壤中,G、1/2GN处理较CK显著促进种植带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移,过渡带微团聚体向小团聚体转移,其中>2mm粒径较CK种植带、过渡带分别提高27.3%、4.5%;种植带、过渡带水稳性大团聚体均显著提高,且种植带比过渡带高6%、3.3%。G处理在种植带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多,与CK相比增加21.74%~68.15%;1/2GN处理在过渡带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多,增加19.88%~45.6%;长期施肥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机碳每提高0.1g·kg-1,种植带和过渡带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0.4%、0.25%。在犁底层(20~40cm)中,所有处理种植带和过渡带中均没有提高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可见,在翻压高量绿肥的基础上种植作物才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样样品采集及处理
1.4 计算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犁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分布
0.25mm)含量的分布"> 2.3 长期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的分布
2.4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的影响
2.5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6 耕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水稳性大团聚体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种植带和过渡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平分布。
3.1.2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种植带、过渡带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1.3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相关性。
3.2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2]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白录顺,范茂攀,王自林,王婷,邓超,李永梅.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1)
[3]间作对玉米根系分泌物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王婷,李永梅,王自林,肖靖秀,白录顺,范茂攀.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4]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王子龙,胡斐南,赵勇钢,谭文峰,赵世伟,黄菁华,张耀方,杜璨,尚应妮.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5]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地区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影响研究[J]. 李琪,张士秀,梁文举.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4)
[6]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 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天津农业科学. 2015(09)
[7]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J]. 张延,梁爱珍,张晓平,陈学文. 土壤与作物. 2015(02)
[8]长期施肥对灌漠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曾希柏,柴彦君,俄胜哲,车宗贤,黄涛,王亚男,苏世鸣,白玲玉. 土壤通报. 2014(04)
[9]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04)
[10]旱地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王晓娟,贾志宽,梁连友,韩清芳,丁瑞霞,杨保平,崔荣美.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灌漠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研究[D]. 柴彦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 冷延慧.沈阳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绿肥、稻草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的影响[D]. 严红星.湖南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 谢凯.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919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样样品采集及处理
1.4 计算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犁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分布
0.25mm)含量的分布"> 2.3 长期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的分布
2.4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的影响
2.5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6 耕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水稳性大团聚体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种植带和过渡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平分布。
3.1.2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种植带、过渡带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1.3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相关性。
3.2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2]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白录顺,范茂攀,王自林,王婷,邓超,李永梅.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1)
[3]间作对玉米根系分泌物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王婷,李永梅,王自林,肖靖秀,白录顺,范茂攀.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4]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王子龙,胡斐南,赵勇钢,谭文峰,赵世伟,黄菁华,张耀方,杜璨,尚应妮.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5]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地区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影响研究[J]. 李琪,张士秀,梁文举.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4)
[6]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 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天津农业科学. 2015(09)
[7]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J]. 张延,梁爱珍,张晓平,陈学文. 土壤与作物. 2015(02)
[8]长期施肥对灌漠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曾希柏,柴彦君,俄胜哲,车宗贤,黄涛,王亚男,苏世鸣,白玲玉. 土壤通报. 2014(04)
[9]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04)
[10]旱地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王晓娟,贾志宽,梁连友,韩清芳,丁瑞霞,杨保平,崔荣美.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灌漠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研究[D]. 柴彦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 冷延慧.沈阳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绿肥、稻草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的影响[D]. 严红星.湖南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 谢凯.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9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1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