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石灰土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12-22 04:18
石灰岩(CaCO3)发育是西南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且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石灰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在不同温度下的矿化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湿筛法和碱液吸收法探究了15℃、25℃和35℃下黄色石灰土>0.25 mm、0.053~0.25 mm、0.002~0.053 mm和<0.00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团聚体粒径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P<0.05),其中,>0.25 mm有机碳含量为15.67 g/kg,<0.002 mm有机碳含量为0.59 g/kg;在培养的第1天,三种温度下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达到峰值,随后快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且0.053 mm~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速率(14.37~31.99 mg/(kg·d))和累积矿化量(100.67~223.92 g/kg)最大,是最低的<0.002 mm粒径团聚体的1.01~1.28倍;各粒径团聚体可矿化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25 mm(0.41%~0.91%)、0.053~0.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培养温度下原土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
不同培养温度下原土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累计矿化量
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罗晓虹,王子芳,陆畅,黄容,王富华,高明. 环境科学. 2019(08)
[2]温度对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杨芳,段惠敏,段建军,王小利,罗湄宏,周先伟,郭振.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2)
[3]土壤水分和温度对西南喀斯特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影响[J]. 徐学池,黄媛,何寻阳,王桂红,苏以荣. 环境科学. 2019(04)
[4]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贾仲君,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19(05)
[5]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李忠佩.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6]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J]. 郭振,王小利,段建军,徐明岗,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7]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孙筱璐,唐佐芯,尤业明,曹元帅,赵海雷. 广西植物. 2018(03)
[8]云雾山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张浩,叶成龙,王益,郭辉,胡水金. 草业科学. 2017(02)
[9]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 黄锦学,熊德成,刘小飞,杨智杰,谢锦升,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7(01)
[10]庐山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于法展,张茜,张忠启,李玲,雷良媛,张少坤,陈俊.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硕士论文
[1]茶园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矿化特征研究[D]. 李玮.四川农业大学 2015
[2]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张薇.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343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培养温度下原土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
不同培养温度下原土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累计矿化量
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罗晓虹,王子芳,陆畅,黄容,王富华,高明. 环境科学. 2019(08)
[2]温度对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杨芳,段惠敏,段建军,王小利,罗湄宏,周先伟,郭振.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2)
[3]土壤水分和温度对西南喀斯特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影响[J]. 徐学池,黄媛,何寻阳,王桂红,苏以荣. 环境科学. 2019(04)
[4]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贾仲君,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19(05)
[5]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李忠佩.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6]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J]. 郭振,王小利,段建军,徐明岗,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7]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孙筱璐,唐佐芯,尤业明,曹元帅,赵海雷. 广西植物. 2018(03)
[8]云雾山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张浩,叶成龙,王益,郭辉,胡水金. 草业科学. 2017(02)
[9]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 黄锦学,熊德成,刘小飞,杨智杰,谢锦升,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7(01)
[10]庐山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于法展,张茜,张忠启,李玲,雷良媛,张少坤,陈俊.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硕士论文
[1]茶园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矿化特征研究[D]. 李玮.四川农业大学 2015
[2]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张薇.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