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2-12-23 23:43
在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对9年生杨树人工林进行滴灌和沟灌栽培,于根系主要分布土层(20、40、60、80 cm)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利用智能采集器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灌溉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结果表明:单次有效的滴灌和沟灌后,沿树行形成的湿润体垂直深度分别为72和143 cm,湿润体横切面的面积分别为0.41和2.71 m~2;灌溉量分别为79.20和776.47 m~3·hm-2,后者为前者的9.8倍,灌溉后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下降到水分轻度亏缺临界值(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历时均为11 d左右。2019年4—10月,沟灌5、7、9月3次总灌溉量为2329.41 m~3·hm-2;滴灌18次,总灌溉量为1425.60 m~3·hm-2。沟灌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中度亏缺(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累计天数达109 d,而滴灌下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始终未发生中度亏缺。滴灌下杨树人工林蓄积年生长量为38.92 m~3·hm-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含水率的采集
1.4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1.5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横切面形态的测量
1.6 林木生长量调查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滴灌和沟灌的灌溉时间与灌溉量
2.2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特征
2.3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1 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2 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3 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4 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5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水分亏缺时间对比
2.4 滴灌和沟灌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年变化规律
2.5 滴灌和沟灌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氮素营养诊断[J]. 李佳帅,杨再强,李永秀,江梦圆,赵和丽,韦婷婷,张旭然. 中国农业气象. 2019(08)
[2]TSZ-1型土壤水分速测仪在设施辣椒节水灌溉上的应用初探[J]. 项小敏,赵东风,章心惠,刘慧琴,郭勤卫,张婷.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1)
[3]膜下滴灌对梨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 曹刚,李红旭,张铭,刘小勇,衡伟,赵明新,朱立武. 中国沙漠. 2018(05)
[4]水分传感器位置和灌水阈值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王风姣,王振华,李文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8(10)
[5]仪器法在田间持水量测定中的应用[J]. 辛玉琛. 中国防汛抗旱. 2019(09)
[6]番茄膜下滴灌下土壤水分及硝态氮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 周美玲,赵强. 江西水利科技. 2018(01)
[7]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J]. 秘洪雷,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彭晶晶,马鑫.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8]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唐敏,赵西宁,高晓东,张超,吴普特.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9]仪器测墒按需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洪波,王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3)
[10]薄皮核桃沟灌、滴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J]. 丁菊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3)
硕士论文
[1]干旱区成龄枣树不同灌溉方式下耗水特性研究[D]. 魏光辉.新疆农业大学 2011
[2]兰新线黑山湖段铁路防护体系地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研究[D]. 王理德.甘肃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563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含水率的采集
1.4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1.5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横切面形态的测量
1.6 林木生长量调查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滴灌和沟灌的灌溉时间与灌溉量
2.2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特征
2.3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1 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2 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3 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4 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5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水分亏缺时间对比
2.4 滴灌和沟灌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年变化规律
2.5 滴灌和沟灌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氮素营养诊断[J]. 李佳帅,杨再强,李永秀,江梦圆,赵和丽,韦婷婷,张旭然. 中国农业气象. 2019(08)
[2]TSZ-1型土壤水分速测仪在设施辣椒节水灌溉上的应用初探[J]. 项小敏,赵东风,章心惠,刘慧琴,郭勤卫,张婷.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1)
[3]膜下滴灌对梨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 曹刚,李红旭,张铭,刘小勇,衡伟,赵明新,朱立武. 中国沙漠. 2018(05)
[4]水分传感器位置和灌水阈值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王风姣,王振华,李文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8(10)
[5]仪器法在田间持水量测定中的应用[J]. 辛玉琛. 中国防汛抗旱. 2019(09)
[6]番茄膜下滴灌下土壤水分及硝态氮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 周美玲,赵强. 江西水利科技. 2018(01)
[7]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J]. 秘洪雷,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彭晶晶,马鑫.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8]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唐敏,赵西宁,高晓东,张超,吴普特.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9]仪器测墒按需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洪波,王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3)
[10]薄皮核桃沟灌、滴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J]. 丁菊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3)
硕士论文
[1]干旱区成龄枣树不同灌溉方式下耗水特性研究[D]. 魏光辉.新疆农业大学 2011
[2]兰新线黑山湖段铁路防护体系地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研究[D]. 王理德.甘肃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5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