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

发布时间:2023-02-13 18:13
  黄河泥沙是黄河下游陆地地貌类型形成的物质来源,泥沙沉积改变了地表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水平。基于室内外实验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文中对开封—周口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0~100 cm土壤中TOC、AOC、NOC的含量分别为0.05~30.03 g/kg、0.01~8.86 g/kg和0.02~23.36 g/kg,表层0~20 cm的TOC、AOC、NOC高于下层,同一土层中TOC的变化幅度和含量差异性最大,AOC最小,NOC介于二者之间。NOC的含量对TOC的贡献大于AOC。空间地统计学研究显示,TOC、AOC、NOC的块金系数在0.50~0.67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TOC、AOC、NOC的含量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接近。空间上,自表层向下层,土壤TOC、AOC和NOC的整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与低值区之间过渡明显,NOC和AOC的含量及空间变化能较好地反映TOC的空间变化和碳积累区域。分析发现,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分布、农业耕作过程和耕作历史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含量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物的输入量、土壤颗...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和室内实验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特征
    3.2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3.2.1 有机碳及其组分地统计特征
        3.2.2 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变异特征
        3.2.3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742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42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