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微生物活性稻田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4-02 05:06
  探讨土壤碳固定和碳循环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热点问题。土壤碳循环受到土壤环境、微生物活性和底物可利用性等因素的共同调控。稻田土壤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不同,其固碳潜力存在差异。以葡萄糖模拟有机质(SOM)转化过程中的简单代谢产物,量化外源碳在不同微生物活性稻田土壤中的周转和分配特征,阐明稻田土壤碳周转的微生物响应特征,对于增强稻田土壤固碳能力,降低温室气体释放量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选取三种不同微生物量碳含量梯度(1238.75 mg/kgMBC、867.31 mg/kgMBC、149.34mg/kgMBC)的亚热带典型水稻土来表征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13C标记的葡萄糖作为土壤中植物根际沉积碳以及外源输入的低分子量有机碳的典型代表,设置试验处理如下:对照(CK);土+0%MBC;土+50%MBC;土+100%MBC;土+300%MBC;土+500%MBC。研究外源碳对不同微生物活性稻田土壤,以及不同外源碳供应梯度对稻田土壤的碳周转过程、微生物活性变化和土壤N、P的响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碳的添加促进了 CO2的释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O2...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稻田土壤碳循环
        1.2.2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1.2.3 稻田土壤碳循环周转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土壤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的采集、处理
    2.4 主要仪器
    2.5 测试指标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碳源添加对葡萄糖矿化及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
    3.1 土壤外源碳的矿化
    3.2 葡萄糖碳库的分配
    3.3 土壤碳的激发效应
    3.4 讨论
    3.5 小结
4 碳源添加对稻田土壤碳转化及N、P养分元素的影响
    4.1 对土壤pH的影响
    4.2 对土壤碳元素的影响
        4.2.1 土壤和土壤水溶液DOC变化特征
        4.2.2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
        4.2.3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4.3 对土壤氮元素的影响
        4.3.1 土壤和土壤水溶液NH4
+-N变化特征
        4.3.2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特征
    4.4 对土壤磷元素的影响
        4.4.1 土壤速效磷的变化特征
        4.4.2 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特征
    4.5 土壤外源碳的去向与分配
    4.6 土壤碳、氮、磷的相关性
    4.7 讨论
    4.8 小结
5 碳源添加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5.1 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5.2 对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5.3 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5.4 土壤微生物对15种碳源的利用率
    5.5 土壤呼吸熵的变化特征
    5.6 讨论
    5.7 小结
6 碳源添加对稻田土壤碳、氮、磷周转的影响
    6.1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2 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3 土壤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4 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C/N/P的相关性分析
    6.5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矿化及激发效应的影响
    6.6 讨论
    6.7 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7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7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