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曝气SBR处理养猪场沼液短程硝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00:19
基于养猪废水厌氧消化液高氨氮、低碳氮比、难脱氮的特性,应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ASBR)对养猪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处理研究,为实现养猪废水IASBR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提供基础数据。IASBR反应器是基于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的改良技术,创新性地通过自控程序实现一个SBR运行周期内好氧环境和缺氧环境的多次交替,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生长,可实现短程硝化,可以节约25%的曝气量。本论文比较研究了IASBR反应器在三种运行模式下的短程硝化效果,旨在优化IASBR处理沼液的运行条件,结果如下: (1)0#IASBR(停曝/曝气时间比为0.4)在较低温度17.5~22.1℃,反应初始FA浓度0.6~2.1mg/L,曝气充足的条件下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启动。但由于未排泥,实现短程硝化的原因在于高FA对硝化菌的选择性抑制。当系统氨氮负荷降低或延长曝气时间时难以保证FA维持在对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抑制浓度范围内,短程硝化受到破坏,亚硝酸盐积累率下降。 (2)1#、2#IASBR(停曝/曝气时间比分别为0.6和1)在较高温度20-30.7℃下平行启动。1#和2#IASBR在反应初始FA浓度高于...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养猪废水特点
1.1.2 养猪废水处理工艺现状
1.2 厌氧消化液的后处理技术
1.3 短程硝化工艺的实现方法
1.3.1 低溶解氧浓度(DO)
1.3.2 高温
1.3.3 高 pH
1.3.4 高浓度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抑制
1.3.5 实时控制曝气时间
1.3.6 环境交替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2章 试验装置和方法
2.1 试验装置和仪器设备
2.1.1 试验装置
2.1.2 试验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水与接种污泥
2.2.1 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
2.2.2 试验用污泥
2.3 运行方式
2.4 分析方法
第3章 0#IASBR 短程硝化系统的研究
3.1 短程硝化启动
3.2 亚硝酸盐的积累结果
3.2.1 氨氮和 COD 负荷
3.2.2 氮素转化和亚硝酸盐积累结果
3.3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3.4 对 CODs 和 TN 的去除效果
3.4.1 对 COD 的去除率
3.4.2 对 TN 的去除率
3.5 污泥生长特点
3.6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1 第一次启动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2 第二次启动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3 稳定短程硝化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1#、2#IASBR 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研究
4.1 短程硝化的启动
4.2 亚硝酸盐积累结果和分析
4.2.1 COD、氨氮负荷
4.2.2 IASBR 亚硝酸盐积累结果和分析
4.3 氨氮去除效果
4.4 总菌及硝化菌数量变化
4.5 对 COD 和 TN 的去除效果
4.5.1 进水中污染物浓度
4.5.2 COD 的去除效果
4.5.3 TN 的去除效果
4.6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 变化规律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1#、2#IASBR 短程硝化的稳定运行
5.1 短程硝化的稳定结果
5.1.1 运行负荷和温度
5.1.2 短程硝化稳定结果
5.1.3 温度变化对氨氮稳定去除的影响
5.1.4 氨氮去除效果
5.1.5 总菌及硝化菌数量变化
5.2 COD 和 TN 去除效果
5.3 污泥性状和生长情况
5.4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DO 和 ORP 的变化规律和分析
5.5 重金属在系统中的累积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4705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养猪废水特点
1.1.2 养猪废水处理工艺现状
1.2 厌氧消化液的后处理技术
1.3 短程硝化工艺的实现方法
1.3.1 低溶解氧浓度(DO)
1.3.2 高温
1.3.3 高 pH
1.3.4 高浓度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抑制
1.3.5 实时控制曝气时间
1.3.6 环境交替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2章 试验装置和方法
2.1 试验装置和仪器设备
2.1.1 试验装置
2.1.2 试验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水与接种污泥
2.2.1 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
2.2.2 试验用污泥
2.3 运行方式
2.4 分析方法
第3章 0#IASBR 短程硝化系统的研究
3.1 短程硝化启动
3.2 亚硝酸盐的积累结果
3.2.1 氨氮和 COD 负荷
3.2.2 氮素转化和亚硝酸盐积累结果
3.3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3.4 对 CODs 和 TN 的去除效果
3.4.1 对 COD 的去除率
3.4.2 对 TN 的去除率
3.5 污泥生长特点
3.6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1 第一次启动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2 第二次启动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6.3 稳定短程硝化期间周期内 pH、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1#、2#IASBR 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研究
4.1 短程硝化的启动
4.2 亚硝酸盐积累结果和分析
4.2.1 COD、氨氮负荷
4.2.2 IASBR 亚硝酸盐积累结果和分析
4.3 氨氮去除效果
4.4 总菌及硝化菌数量变化
4.5 对 COD 和 TN 的去除效果
4.5.1 进水中污染物浓度
4.5.2 COD 的去除效果
4.5.3 TN 的去除效果
4.6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 变化规律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1#、2#IASBR 短程硝化的稳定运行
5.1 短程硝化的稳定结果
5.1.1 运行负荷和温度
5.1.2 短程硝化稳定结果
5.1.3 温度变化对氨氮稳定去除的影响
5.1.4 氨氮去除效果
5.1.5 总菌及硝化菌数量变化
5.2 COD 和 TN 去除效果
5.3 污泥性状和生长情况
5.4 不同反应周期内 pH、DO 和 ORP 的变化规律和分析
5.5 重金属在系统中的累积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4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8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