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6 18:40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表现为HCl-Pi>NaOH-Pi>Residual-P>NaHCO3-Pi>NaOH-Po>Sonic-Pi>Resin-Pi>NaHCO3-Po。其中,难分解态磷占TP的比例最高(Resin-Pi、NaHCO3-Pi、NaHCO3-Po),为48.3%—51.1%;中等易分解态磷次之(NaOH-Pi、NaOH-Po、Sonic-Pi、Sonic-Po),为37.4%—38.8%;而易分解态磷最低(HCl-P、Residual-P),为11.5%—12.9%。交错带湿地土壤中易分解态磷、中等易分解态磷和难分解态磷含量相对于纯群落湿地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值相比芦苇湿地分别提高了10.6%、19.2%和22.6%,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分别提高了1.6%、11.5%和16.6%,原因...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布设与样品采集
1.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1.2.3 指标计算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地土壤易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2 湿地土壤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3 湿地土壤难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4 湿地土壤总磷含量与储量
3 讨论
3.1 本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
3.2 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3.3 湿地土壤不同磷形态赋存的关键因子识别
4 结论
本文编号:3791648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布设与样品采集
1.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1.2.3 指标计算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地土壤易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2 湿地土壤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3 湿地土壤难分解态磷含量变化
2.4 湿地土壤总磷含量与储量
3 讨论
3.1 本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
3.2 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3.3 湿地土壤不同磷形态赋存的关键因子识别
4 结论
本文编号:379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9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