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秦岭锐齿栎林带植物-土壤化学计量比值及碳氮组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胞外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0 23:42
  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会随着生态系统中底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强烈影响着养分周转速率和底物分解速度,进而对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过程造成影响。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海拔高度变化导致植被和土壤出现分异,并会进一步引起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发生变化。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大尺度海拔高度变化(530-3767 m内)的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关系上,且由于植被类型差异导致结论并不统一。而以微尺度海拔梯度植物-土壤为研究对象,能够消除不同植被类型带来的差异,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以6个海拔高度(分别为1308 m、1403 m、1503 m、1603 m、1694 m和1803 m)的秦岭锐齿栎林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微海拔尺度上研究了海拔高度微变化过程中的植物-土壤系统C:N:P比化学计量特征、土壤碳氮组分和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秦岭锐齿栎林带“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整体响应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土壤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2.1.1 生态化学计量学
            1.2.1.2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1.2.1.3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1.2.1.4 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1.2.2 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1.3 拟待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植物-土壤样品采集
    2.3 测定方法
        2.3.1 植物-土壤及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2.3.2 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测定方法
        2.3.3 土壤碳组分的测定
        2.3.4 土壤氮组分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锐齿栎林植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沿海拔变化特征
    3.1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海拔高度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3.1.2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3.1.3 植物-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特征关系
    3.2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锐齿栎林土壤碳氮组分沿海拔变化特征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组分变化特征
        4.1.2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氮组分变化特征
        4.1.3 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碳氮组分关系
    4.2 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沿海拔变化特征
    5.1 结果分析
        5.1.1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5.1.2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5.1.3 植物-土壤化学计量比值及碳氮组分对微生物的影响
    5.2 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9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7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