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量和氮肥种类对寒地稻田氮素转化和氨挥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09:36
尿素是水稻生产中最主要氮素来源,尿素的转化直接关系到氮素的利用和损失。生育前期水稻对氮素吸收能力有限,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损失,但是寒地稻田尿素转化和损失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模拟基蘖肥施用的氮素转化过程。试验土壤为黑龙江省建三江和庆安水稻主产区稻田土壤,采用通气法测定NH3挥发损失,在施肥后的第1、3、7、10、14和21天分别测定水层pH和氨挥发损失量,在施肥后第3、10和21天测定水层及不同土层中的NH4+-N和尿素态氮含量,以期明确氮肥用量和氮肥品种对寒地稻田氮素转化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尿素在土壤脲酶作用下迅速水解转化,与之相伴的是水层pH和铵态氮含量的升高。施肥后水层pH在5-7天达到最大。30、65和100kg ha-1尿素用量下建三江白浆土型水稻土的pH峰值分别为7.38、7.50和7.66,庆安草甸土型水稻土的pH峰值为6.76、7.00和7.27。100kg N ha-1施氮量下,加入NBPT可以使白浆土型水稻土和草甸土型水稻土水层pH峰值平均降低了0.15和0.26个pH单位,并能延长尿素的水解时间。树脂包膜尿素氮素缓慢释放,有效...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我国稻田氮肥施用状况
1.2.2 氮素的损失途径
1.2.3 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因素
1.2.4 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转化特性
1.2.5 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的途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采样方法与测定项目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面水层pH的变化
3.1.1 氮肥用量对水层pH的影响
3.1.2 氮肥种类对水层pH的影响
3.2 田面水层不同形态氮的含量
3.2.1 施肥后田面水层尿素态氮的含量
3.2.2 施肥后田面水层铵态氮的含量
3.3 稻田氨挥发
3.3.1 氮肥用量与氨挥发的关系
3.3.2 氮肥种类与氨挥发的关系
3.4 土壤中尿素态氮的含量
3.4.1 氮肥用量对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的影响
3.4.2 氮肥种类对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的影响
3.5 土壤中铵态氮的垂直分布
3.5.1 氮肥用量对土壤中铵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3.5.2 氮肥种类对土壤中铵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3.6 稻田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3.6.1 氮肥用量对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3.6.2 氮肥种类对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4 结论
4.1 适宜施氮量可以减少氮素的损失
4.2 脲酶抑制剂能延长尿素转化并降低氮素损失
4.3 控释肥料能减少氮素损失
4.4 表层土壤铵态氮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反映施氮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1567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我国稻田氮肥施用状况
1.2.2 氮素的损失途径
1.2.3 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因素
1.2.4 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转化特性
1.2.5 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的途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采样方法与测定项目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面水层pH的变化
3.1.1 氮肥用量对水层pH的影响
3.1.2 氮肥种类对水层pH的影响
3.2 田面水层不同形态氮的含量
3.2.1 施肥后田面水层尿素态氮的含量
3.2.2 施肥后田面水层铵态氮的含量
3.3 稻田氨挥发
3.3.1 氮肥用量与氨挥发的关系
3.3.2 氮肥种类与氨挥发的关系
3.4 土壤中尿素态氮的含量
3.4.1 氮肥用量对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的影响
3.4.2 氮肥种类对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的影响
3.5 土壤中铵态氮的垂直分布
3.5.1 氮肥用量对土壤中铵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3.5.2 氮肥种类对土壤中铵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3.6 稻田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3.6.1 氮肥用量对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3.6.2 氮肥种类对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4 结论
4.1 适宜施氮量可以减少氮素的损失
4.2 脲酶抑制剂能延长尿素转化并降低氮素损失
4.3 控释肥料能减少氮素损失
4.4 表层土壤铵态氮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反映施氮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1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