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棉花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对黄萎病生防潜力评估

发布时间:2023-05-14 20:57
  本研究以12个对黄萎病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于盛花期取样,采用组织表面消毒法,从棉花的根、茎、叶共分离出642株内生真菌。以ITS序列为主要依据结合形态观察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专一性等种群分布规律。挑选代表菌株,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0为靶标,通过平皿对峙试验筛选对黄萎病菌抑制率高的菌株,再通过对扣培养和圆盘滤膜法测定挥发性代谢产物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黄萎病菌的抑制率。在温室,利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通过浸种接种法和基质接种法进一步筛选对黄萎病有防治效果的内生真菌,最后在病圃和田间测定了目标菌株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菌落特征、显微观察将642株内生真菌初步分为16个类群,以ITS序列为依据,将其归属到27个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以定殖率CF=7.9%居于首位,支顶孢属Acremonium以CF=6.6%居于第二,赤霉菌属Gibberell第三(CF=5.8%)。 (2)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和品种抗性无显著相关性。抗病和感病品种具有相似的种群组成,都是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第一优...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1.1.1 内生真菌概念的演变
    1.1.2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1.3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间关系
    1.1.4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机理
1.2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1.2.1 棉花黄萎病概述
    1.2.2 棉花黄萎病致病菌的鉴定和分类
    1.2.3 棉花黄萎病侵染循环
    1.2.4 棉花抗黄萎病机制
    1.2.5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3 棉花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1.5 立题依据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棉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种群分布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棉花材料
    2.1.2 采样方法
    2.1.3 分离及纯化培养基
    2.1.4 棉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2.1.5 内生真菌的纯化培养和保存
    2.1.6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棉花内生真菌分离方法的优化
    2.2.2 棉花内生真菌鉴定结果
    2.2.3 棉花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抑制效果的内生真菌菌株筛选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内生真菌整体代谢产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3.2.2 内生真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3 内生真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3 讨论 第四章 内生真菌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温室试验材料和方法
    4.1.2 病圃试验材料和方法
    4.1.3 大田试验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温室试验结果
    4.2.2 病圃试验结果
    4.2.3 田间防治效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17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17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