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植被与侵蚀产沙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6 15:59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而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轻。但该区的植被景观恢复到了什么程度?土壤侵蚀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阶段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如何?今后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在哪里?这些科学问题尚没有明确答案。因此,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从南到北9个典型小流域的立地环境和植被格局特征、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和沟道(河道)泥沙淤积的调查,研究了典型小流域及延河流域的侵蚀产沙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延河流域9个典型小流域现阶段的主要植被类型有33个植物群系,包括6个人工乔木林群系、2个人工灌木林群系、4个自然乔木林群系、6个自然灌木林群系和15个半灌木草本群系。其中:南部的3个小流域有24个群系,以自然乔、灌植物群系分布最广,主要为辽东栎、侧柏、三角槭、丁香和狼牙刺等群系;中部的3个小流域有19个群系,以刺槐和铁杆蒿群系为主,茵陈蒿、长芒草...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1.2.2 土壤侵蚀泥沙来源
1.2.3 植被与土壤侵蚀关系
1.2.4 退耕还林(草)对植被恢复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3.1 小流域立地环境特征
1.3.2 小流域植被特征
1.3.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1.3.4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
1.4.3 土壤
1.4.4 地形地貌
1.4.5 植被
1.4.6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1.5 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2章 小流域立地环境特征
2.1 研究方法
2.1.1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2.1.2 地形特征的提取
2.1.3 土地利用类型的获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地形特征
2.2.2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小流域植被特征
3.1 研究方法
3.1.1 植被图勾绘
3.1.2 地形特征的提取
3.1.3 植被盖度的调查与提取
3.1.4 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筛选
3.1.5 植被分类依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流域植被类型及分布
3.2.2 植被的面积特征
3.2.3 植被的盖度特征
3.2.4 植被的景观格局特征
3.2.5 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植被类型
3.3.2 植被的空间分布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样地选择
4.1.2 侵蚀针布设及数据读取
4.1.3 土壤容重测定
4.1.4 土壤侵蚀量计算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降雨特征
4.2.2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2.3 植被盖度与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3.2 植被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3.3 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1 研究方法
5.1.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量估算
5.1.2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量调查
5.1.3 小流域沟道泥沙淤积量调查
5.1.4 小流域侵蚀产沙量计算
5.1.5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量计算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特征
5.2.2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
5.2.3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特征
5.2.4 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2.5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3 讨论
5.3.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特征
5.3.2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特征
5.3.3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6.2 小流域植被特征
6.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6.4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参考文献
附表:物种及其拉丁名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42235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1.2.2 土壤侵蚀泥沙来源
1.2.3 植被与土壤侵蚀关系
1.2.4 退耕还林(草)对植被恢复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3.1 小流域立地环境特征
1.3.2 小流域植被特征
1.3.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1.3.4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
1.4.3 土壤
1.4.4 地形地貌
1.4.5 植被
1.4.6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1.5 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2章 小流域立地环境特征
2.1 研究方法
2.1.1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2.1.2 地形特征的提取
2.1.3 土地利用类型的获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地形特征
2.2.2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小流域植被特征
3.1 研究方法
3.1.1 植被图勾绘
3.1.2 地形特征的提取
3.1.3 植被盖度的调查与提取
3.1.4 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筛选
3.1.5 植被分类依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流域植被类型及分布
3.2.2 植被的面积特征
3.2.3 植被的盖度特征
3.2.4 植被的景观格局特征
3.2.5 地形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植被类型
3.3.2 植被的空间分布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样地选择
4.1.2 侵蚀针布设及数据读取
4.1.3 土壤容重测定
4.1.4 土壤侵蚀量计算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降雨特征
4.2.2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2.3 植被盖度与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4.3.2 植被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3.3 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1 研究方法
5.1.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量估算
5.1.2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量调查
5.1.3 小流域沟道泥沙淤积量调查
5.1.4 小流域侵蚀产沙量计算
5.1.5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量计算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特征
5.2.2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
5.2.3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特征
5.2.4 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2.5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5.3 讨论
5.3.1 小流域坡沟土壤侵蚀特征
5.3.2 小流域滑坡、崩塌侵蚀特征
5.3.3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6.2 小流域植被特征
6.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
6.4 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参考文献
附表:物种及其拉丁名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42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4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