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作区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产量和肥力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0 09:48
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旱作农业区,其主要地貌特征是沟壑景观,长期以来由于降雨少而集中、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制度,导致粮食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旱作农田采取少耕、免耕以及配合覆盖等措施是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业区长武县为代表,研究了不同的覆盖和耕作措施下春玉米和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养分利用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覆盖和耕作措施对春玉米的影响研究(1)翻耕条件下地膜覆盖和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分别较不覆盖增加了174.7%和142.4%,较秸秆覆盖高100.4%和76.9%;免耕条件下以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增产最显著,较不覆盖高105.6%。翻耕覆盖作用下产量均高于免耕同一覆盖方式。(2)翻耕地膜覆盖和秸秆+地膜二元覆盖下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盖增长最明显,分别为150.8%和136.4%;免耕条件下为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最高,地膜覆盖次之、秸秆覆盖最小。翻耕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免耕同一覆盖方式。(3)翻耕条件下,秸秆覆盖、秸秆+地膜二元覆盖能够提高春玉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依据
1.2 不同覆盖和耕作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1.2.2 免耕秸秆覆盖研究进展
1.3 不同覆盖和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概况
1.3.1 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3.2 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3.3 对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4 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1 土壤养分
2.2.2 土壤水分
2.2.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2.2.4 植株养分
2.3 参数计算与统计方法
2.3.1 相关参数计算
2.3.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覆盖和耕作措施下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3.1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3.1.1 对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3.1.2 对春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2.1 对春玉米 0300 cm 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2.2 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3.3.2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化
3.3.3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
3.3.4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
3.3.5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3.3.6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3.3.7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含量的影响小结
3.4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3.4.1 春玉米氮素含量
3.4.2 春玉米氮素累积量
3.4.3 春玉米磷素含量
3.4.4 春玉米磷素累积量
3.5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利用的影响
3.5.1 春玉米养分收获指数
3.5.2 春玉米养分利用效率
3.5.3 春玉米肥料偏生产力
第四章 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4.1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4.1.1 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4.1.2 对冬小麦生物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1 对冬小麦 030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4.2.2 对冬小麦夏闲始末 0300 cm 土层土壤蓄水率的影响
4.2.3 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3.1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4.3.2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化
4.3.3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
4.3.4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
4.3.5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4.3.6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4.3.7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含量的影响小结
4.4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4.4.1 冬小麦氮素含量
4.4.2 冬小麦氮素累积量
4.4.3 冬小麦磷素含量
4.4.4 冬小麦磷素累积量
4.5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5.1 冬小麦养分收获指数
4.5.2 冬小麦养分利用效率
4.5.3 冬小麦肥料偏生产力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1.1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5.1.2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5.2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2981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依据
1.2 不同覆盖和耕作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1.2.2 免耕秸秆覆盖研究进展
1.3 不同覆盖和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概况
1.3.1 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3.2 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3.3 对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4 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1 土壤养分
2.2.2 土壤水分
2.2.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2.2.4 植株养分
2.3 参数计算与统计方法
2.3.1 相关参数计算
2.3.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覆盖和耕作措施下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3.1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3.1.1 对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3.1.2 对春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2.1 对春玉米 0300 cm 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2.2 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3.3.2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化
3.3.3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
3.3.4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
3.3.5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3.3.6 春玉米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3.3.7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含量的影响小结
3.4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3.4.1 春玉米氮素含量
3.4.2 春玉米氮素累积量
3.4.3 春玉米磷素含量
3.4.4 春玉米磷素累积量
3.5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利用的影响
3.5.1 春玉米养分收获指数
3.5.2 春玉米养分利用效率
3.5.3 春玉米肥料偏生产力
第四章 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4.1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4.1.1 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4.1.2 对冬小麦生物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1 对冬小麦 030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4.2.2 对冬小麦夏闲始末 0300 cm 土层土壤蓄水率的影响
4.2.3 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3.1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4.3.2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化
4.3.3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
4.3.4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
4.3.5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4.3.6 冬小麦播前与收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4.3.7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含量的影响小结
4.4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4.4.1 冬小麦氮素含量
4.4.2 冬小麦氮素累积量
4.4.3 冬小麦磷素含量
4.4.4 冬小麦磷素累积量
4.5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5.1 冬小麦养分收获指数
4.5.2 冬小麦养分利用效率
4.5.3 冬小麦肥料偏生产力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1.1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5.1.2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研究
5.2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2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4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