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藏北高原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1:01

  本文关键词:藏北高原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藏高原地气问的能量交换,是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有关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研究多集中在利用经验公式或者中低分辨率卫星产品得到辐射平衡分量(太阳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发射辐射、净辐射)与土壤热通量的分布特征,尚未建立一套适用于高空间分辨卫星资料的藏北高原辐射平衡分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案。因此,本论文结合“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7ETM+),优化一套适用于藏北高原地表辐射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方案。首先,论文基于CAMP/Tibet自动气象站(ANNI站、BJ站、D1 05站和NPAM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下垫面、不同海拔高度的辐射平衡分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利用土壤温湿度观测资料以及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计算土壤热通量,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土壤热通量板实测值在热流的方向以及相位上均相差很小,但量值上热通量板测量结果普遍偏小。因此,论文摒弃传统土壤热通量板测量土壤热通量方法,利用TDEC法估算藏北高原地区土壤热通量特征。此外,站点上的辐射观测与土壤热通量估算结果直接为卫星估算结果提供了可靠的地面验证资料。其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极轨卫星Landsat-7 ETM+轨道级资料,选取2001年6月13日、2001年11月4日、2002年2月8日、2002年5月15日影像分别代表夏、秋、冬、春季,通过引入Teillet-回归模型,消除地形影响,结合Landsat-7ETM+通道反射率和CAMP/Tibet站点实测地表反照率资料,建立了适用于藏北高原的地表反照率估算方程。在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选用估算精度高、操作简单、输入参数少的单通道算法,并且引入了高时间分辨率静止卫星(FY-2C),建立研究区地表温度估算的分裂窗算法。研究表明估算得到藏北高原的地表特征参数(包括:地表反照率、地表比辐射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与下垫面分布特征吻合,各参数估算结果显示出较为合理的季节变化特征。最后,由于藏北高原地形复杂,将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引入辐射通量的参数化方案过程,结合Landsat-7 ETM+可见光/热红外波段和CAMP/Tibet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相对湿度和气温)计算太阳辐射。土壤热通量参数化过程中,引入了植被因子,并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案。通过卫星遥感估算值和CAMP/Tibet自动气象站观测值的对比表明估算值和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分析得到研究区辐射平衡分量、土壤热通量与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其中,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特征与利用CAMP/Tibet四分量辐射仪观测值所得结果较为一致。大气逆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地面加热场强度呈现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峰值均出现在夏季,分别为256.52 W·m-2、633.54 W·m-2、57.00 W·m-2和576.50 W·m-2;冬季则最小,分别为21 8.16 W·m-2、384.72W·m-、31.21W·m-2和353.5 1W·m-2。卫星过境时刻(北京时12时10分左右),藏北高原土壤热通量均为正值。地面加热场数据显示藏北高原地区夏季为强热源(576.50 W·m-2),冬季为弱热源(353.5 1 W·m-2)。
【关键词】:辐射平衡分量 土壤热通量 藏北高原 卫星遥感 地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P422;P40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6
  • 1.2.1 辐射平衡分量研究进展12-14
  • 1.2.2 土壤热通量研究进展14-16
  • 1.3 研究内容16
  • 1.4 论文结构16-19
  • 第2章 藏北高原地区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地基观测研究19-39
  • 2.1 观测站点介绍19-21
  • 2.1.1 ANNI站20
  • 2.1.2 BJ站20
  • 2.1.3 D105站20-21
  • 2.1.4 NPAM站21
  • 2.2 辐射平衡分量21-25
  • 2.2.1 辐射平衡分量的日变化特征21-23
  • 2.2.2 辐射平衡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23-25
  • 2.3 基于土壤温湿资料估算土壤热通量25-37
  • 2.3.1 数据与方法26-27
  • 2.3.2 结果分析27-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藏北高原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估算39-57
  • 3.1 卫星数据与估算方法39-48
  • 3.1.1 卫星数据39-41
  • 3.1.2 地表参数估算方法41-48
  • 3.2 卫星估算值与地面实测值的比较与评价48-49
  • 3.3 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与地表比辐射率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49-53
  • 3.4 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日变化和季节变化53-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第4章 藏北高原地表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57-71
  • 4.1 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估算方法57-61
  • 4.1.1 复杂地形区太阳辐射的遥感估算57-58
  • 4.1.2 大气逆辐射遥感估算58-59
  • 4.1.3 地表发射辐射遥感估算59
  • 4.1.4 净辐射通量遥感估算59-60
  • 4.1.5 土壤热通量遥感估算60-61
  • 4.2 卫星估算值与地面实测值的比较与评价61-63
  • 4.3 辐射平衡各分量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63-67
  • 4.4 土壤热通量以及地表加热场时空分布67-68
  • 4.5 本章小结68-71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1-75
  • 5.1 结论71-72
  • 5.2 主要创新点72-73
  • 5.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5
  • 致谢85-8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大岗,赵希涛,孟宪刚,吴中海,邵兆刚,马志邦,徐祖丰,杨朝斌,吴珍汉,王建平;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J];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2 ;藏北高原[J];地球;1984年01期

3 马伟强,马耀明,李茂善,Z.(Bob)SU,王介民;藏北高原地区地表辐射出支和能量平衡的季节变化[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4 杨梅学,姚檀栋,丁永建,王绍令,陈贤章;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日变化[J];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5 李明森;藏北高原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1993年01期

6 季国良,吕兰芝,邹基玲;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J];太阳能学报;1995年04期

7 季国良,邹基玲,吕兰芝;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J];高原气象;1997年01期

8 赵逸舟;马耀明;马伟强;李茂善;孙方林;王磊;向鸣;;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9 李茂善;马耀明;吕世华;胡泽勇;Ishikawa Hirohiko;马伟强;孙方林;宋敏红;;藏北高原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10 李韧,季国良;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的气溶胶特征[J];高原气象;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曦;李辉;谭其生;;藏北高原地区居民地的分布特点及图像判绘[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2 袁宝印;黄慰文;章典;;藏北高原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新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3 郭芬芬;范建容;陈阳;刘青;曾珍;;基于HJ-1A HSI的藏北高原狼毒识别关键技术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彭卫华;钟玉平;马宽军;戴高斌;邹明焱;李孝文;;平原人进驻藏北高原地区不同时期血尿酸的变化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期嘉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佳华;藏北高原——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先兆区和敏感区[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德吉卓嘎;要加大对藏北高原生态保护力度[N];西藏日报;2004年

3 李博 曹文勇;藏北高原草绿水清天更蓝[N];解放军报;2013年

4 孔文豪 杨火峗;藏北高原有了大棚蔬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藏北高原这里的生命如此美丽[N];西藏日报;2002年

6 记者 郑东鸿 张进林;藏北高原大做“草文章”[N];经济参考报;2000年

7 记者 彭茜 梁书斌 黄兴;藏北高原的“笔记本书记”[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贾立君;冬虫夏草在藏北高原人工培育成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那曲地区行署副专员 江村旺扎;打造藏北牦牛产业基地[N];西藏日报(汉);2012年

10 新华社记者 郑东鸿 张进林;西部开发热高原 藏北引来“探宝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璐;藏北高原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林乃峰;近35年藏北高原湖泊动态遥感监测与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藏北高原辐射平衡分量与土壤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4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