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生物质炭特性及其施用对土壤腐殖质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9-21 20:23
  生物质炭(Bc,Biochar)是黑碳(BC,Black Carbon)的一部分(不区分时可以统称BC),与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同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慢库(Slow decomposition carbon sink)的组成部分,对土壤固碳、土壤肥力和环境解毒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森林火灾或火耕的影响,土壤中必然含有Bc;HC主要是植物材料由微生物作用转化而来,是SOC的主体。能否利用生物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Bc储存于土壤中达到固碳减排、培肥地力之目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由于Bc结构复杂和惰性,目前多限于研究人工制备Bc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而对土壤中原有Bc或BC的数量和结构研究较少,更没有把Bc与HC,特别是与胡敏酸(Humic Acid,HA)、胡敏素(Humin,Hu)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以及添加Bc对土壤HC数量、组成和结构特征影响的报道也比较少。可以假设Bc进入土壤可能会影响到HC的数量、组成和结构特征,途径可能有2个:一是Bc通过被微生物利用转化成为HC或通过影响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HC的形成和转化;二是Bc通过...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生物质炭与黑碳
        1.2.2 生物质碳与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
        1.2.3 生物质碳与土壤腐殖质
第二章 实验室制备生物质炭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元素组成及原子摩尔比
        2.2.2 DTA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培养试验设计
        3.1.3 测定方法
        3.1.4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添加Bc对土壤pH和CEC的影响
        3.2.2 添加Bc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添加Bc对玉米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4.2.2 添加Bc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添加Bc对玉米苗期养分吸收的影响
        4.3.2 添加Bc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土壤
        5.1.2 供试材料
        5.1.3 培养试验
        5.1.4 测定方法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添加Bc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5.2.2 施入生物质炭对土壤FA的影响
        5.2.3 施入生物质炭对土壤HA的影响
        5.2.4 施入生物质炭对土壤Hu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土壤
        6.1.2 供试材料
        6.1.3 培养试验
        6.1.4 测定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对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光学特性的影响
        6.2.2 施入生物质炭对土壤HA元素组成的影响
        6.2.3 施入生物质炭对培养试验土壤HA热性质的影响
        6.2.4 施入生物质炭对培养试验土壤HA红外光谱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表
致谢



本文编号:3848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48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