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湿地土壤及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1 11:32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元素流动与平衡的一门学科,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碳(C)、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所需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衡量和判断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等的关键指标。湿地水文条件决定湿地土壤物理特性和地表植物群落的类型与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贵州草海湿地受旅游开发、围湖造田和村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多重人为活动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趋于退化状态。为恢复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相关部门提出建设出水闸和生态补水等措施,但随着相关措施的实施,草海湿地碳氮磷元素储库功能是否得到提高,目前尚不清楚。然而,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中多种化学元素平衡(主要是C、N和P)以及能量平衡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为揭示植物种群动态、限制性元素的判断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于2017年8月上旬,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水位梯度下(农田区、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植物和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草海湿地植物种群动态和碳、氮、磷元素储库功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响应,进而为草海湿地水文调控提供数据支撑。研究主要得到结论如下:1)草海湿地深水...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2.1 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及基础理论
2.2 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2.3 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3.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2.1 采样点设计
2.2 植物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3 实验室样品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1.结果
1.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特征
1.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特征
1.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分布特征
1.4 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1.5 水深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2.讨论
2.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的空间异质性
2.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异质性
2.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指示作用
3.小结
第四章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1.结果
1.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分布特征
1.2 草海湿地不同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
1.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有机碳碳、总氮、总磷含量特征
1.4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特征
1.5 草海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1.6 环境因子对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讨论
2.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分布特征分析
2.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有机碳、总氮及总磷含量特征分析
2.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指示作用
2.4 环境因子对草海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3.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基金
本文编号:3855749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2.1 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及基础理论
2.2 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2.3 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3.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2.1 采样点设计
2.2 植物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3 实验室样品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1.结果
1.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特征
1.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特征
1.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分布特征
1.4 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1.5 水深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2.讨论
2.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的空间异质性
2.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异质性
2.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指示作用
3.小结
第四章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1.结果
1.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分布特征
1.2 草海湿地不同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
1.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有机碳碳、总氮、总磷含量特征
1.4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特征
1.5 草海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1.6 环境因子对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讨论
2.1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分布特征分析
2.2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有机碳、总氮及总磷含量特征分析
2.3 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指示作用
2.4 环境因子对草海湿地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3.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基金
本文编号:3855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5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