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菠萝灰粉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3 16:59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进行了研究,组建了以南瓜为寄主的不同温度下(20、23、26、29、32℃)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期明确该害虫在南瓜上发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为完善该虫的有效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观察和描述了新菠萝灰粉蚧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其孵化、取食、蜕皮、化蛹、羽化、产卵等习性。雌虫的生活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其中若虫有3个龄期。而雄虫生活史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生殖方式的研究表明,新菠萝灰粉蚧的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并且雌、雄成虫均可进行多次交配。在供试条件下,有交配的雌成虫均能正常产卵,而不交配的雌成虫不能产卵,但寿命较长。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影响。在20-29℃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下雌、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46.95和50.26d; 29℃时雌虫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0.28d;而雄虫若...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新菠萝灰粉蚧的分类地位
1.2 新菠萝灰粉蚧的鉴定特征与分子鉴定
1.3 新菠萝灰粉蚧与近缘种菠萝洁粉助(Dysmicoccus brevipes Cockerell)的区别
1.4 寄主与分布
1.4.1 寄主植物
1.4.2 分布
1.5 危害与扩散
1.5.1 危害
1.5.2 扩散
1.6 新菠萝灰粉蚧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7 新菠萝灰粉蚧的风险评估
1.8 新菠萝灰粉蚧的防治方法
1.8.1 植物检疫
1.8.2 农业防治
1.8.3 化学防治
1.8.4 物理防治
1.8.5 生物防治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新菠萝灰粉蚊形态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验器材
2.1.2 供试虫源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卵
2.2.2 若虫
2.2.3 成虫
2.3 讨论
3 新菠萝灰粉蚁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主要试验器材
3.1.2 供试虫源
3.1.3 试验方法
3.1.3.1 生活史的观察
3.1.3.2 取食行为的观察
3.1.3.3 产卵习性的观察
3.1.3.4 羽化行为的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活史
3.2.2 取食行为
3.2.3 产卵习性
3.2.4 羽化行为
3.2.5 群聚行为
3.2.6 防御行为
3.2.7 共生行为
3.3 讨论
4 新菠萝灰粉蚧的生殖方式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试验器材
4.1.2 供试虫源
4.1.3 试验方法
4.1.3.1 新菠萝灰粉蚧交配行为的观察
4.1.3.2 交配与否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新菠萝灰粉蚧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
4.2.2 交配与否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4.3 讨论
5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温度处理和观察方法
5.1.3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5.2.2 不同温度下新菠萝灰粉蚧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2.3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5.2.4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性比的影响
5.2.5 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5.2.6 不同温度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5.3 讨论
6 总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874139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新菠萝灰粉蚧的分类地位
1.2 新菠萝灰粉蚧的鉴定特征与分子鉴定
1.3 新菠萝灰粉蚧与近缘种菠萝洁粉助(Dysmicoccus brevipes Cockerell)的区别
1.4 寄主与分布
1.4.1 寄主植物
1.4.2 分布
1.5 危害与扩散
1.5.1 危害
1.5.2 扩散
1.6 新菠萝灰粉蚧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7 新菠萝灰粉蚧的风险评估
1.8 新菠萝灰粉蚧的防治方法
1.8.1 植物检疫
1.8.2 农业防治
1.8.3 化学防治
1.8.4 物理防治
1.8.5 生物防治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新菠萝灰粉蚊形态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验器材
2.1.2 供试虫源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卵
2.2.2 若虫
2.2.3 成虫
2.3 讨论
3 新菠萝灰粉蚁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主要试验器材
3.1.2 供试虫源
3.1.3 试验方法
3.1.3.1 生活史的观察
3.1.3.2 取食行为的观察
3.1.3.3 产卵习性的观察
3.1.3.4 羽化行为的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活史
3.2.2 取食行为
3.2.3 产卵习性
3.2.4 羽化行为
3.2.5 群聚行为
3.2.6 防御行为
3.2.7 共生行为
3.3 讨论
4 新菠萝灰粉蚧的生殖方式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试验器材
4.1.2 供试虫源
4.1.3 试验方法
4.1.3.1 新菠萝灰粉蚧交配行为的观察
4.1.3.2 交配与否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新菠萝灰粉蚧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
4.2.2 交配与否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4.3 讨论
5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温度处理和观察方法
5.1.3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5.2.2 不同温度下新菠萝灰粉蚧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2.3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5.2.4 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性比的影响
5.2.5 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5.2.6 不同温度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5.3 讨论
6 总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874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7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