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RUSLE的植被指数对小流域输沙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7 10:39
植被的水土流失研究多以坡面径流小区为主,而在流域尺度以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为主,极少考虑研究区域的的植被生长季节和降水变化,也极少结合地形地貌背景,研究结果缺少实际检验。本文以小流域次降雨事件为切入点,结合现有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水文和土壤侵蚀分析方法及模型结构、因子,尝试在小流域尺度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植被季节性变化对小流域侵蚀输沙的联动关系,为土壤侵蚀风险评估或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小流域综合规划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以湖北谷城县白杨沟小流域(面积5.38km2)控制站1987年—1996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RUSLE方程的降雨动能、土壤可蚀性、地形因子和Landsat5—TM影像提取四种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缨帽变换的绿度指数和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植被指数通过三种公式转换使之成为反映流域输沙的一个因子(联合因子),与RUSLE中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的意义相同;并分析转换后的联合因子季节性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输沙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论: 从转换公式和植被指数与流域输沙关系来讲,优先选择转换公式1和转换公式2,植被指数以...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与预测研究
1.2 植被覆盖与管理C因子与植被指数
1.2.1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
1.2.2 植被指数
1.2.3 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与植被指数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区域概况
2.2 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特征
2.3 技术路线图
2.4 资料来源及预处理
2.4.1 Landsat 5-TM遥感影像与植被指数转换
2.4.2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水文分析
2.4.3 流域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整理
2.4.4 流域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
2.4.5 RUSLE各因子计算
2.4.6 植被指数的计算与转换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与输沙量
3.2 流域次降雨前期雨量、降雨侵蚀力指标与输沙模数
3.3 流域内平均植被指数与输沙模数
3.4 转换后流域平均联合因子与输沙模数关系
3.4.1 流域平均联合因子及与单位R10输沙模数季节性变化
3.4.2 流域平均联合因子与输沙的关系
3.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关系
3.5.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季节性变化
3.5.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的关系
4 讨论
4.1 植被指数的转换及与输沙变化的关系
4.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季节性变化
4.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关系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86810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与预测研究
1.2 植被覆盖与管理C因子与植被指数
1.2.1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
1.2.2 植被指数
1.2.3 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与植被指数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区域概况
2.2 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特征
2.3 技术路线图
2.4 资料来源及预处理
2.4.1 Landsat 5-TM遥感影像与植被指数转换
2.4.2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水文分析
2.4.3 流域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整理
2.4.4 流域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
2.4.5 RUSLE各因子计算
2.4.6 植被指数的计算与转换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与输沙量
3.2 流域次降雨前期雨量、降雨侵蚀力指标与输沙模数
3.3 流域内平均植被指数与输沙模数
3.4 转换后流域平均联合因子与输沙模数关系
3.4.1 流域平均联合因子及与单位R10输沙模数季节性变化
3.4.2 流域平均联合因子与输沙的关系
3.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关系
3.5.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季节性变化
3.5.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的关系
4 讨论
4.1 植被指数的转换及与输沙变化的关系
4.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季节性变化
4.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联合因子与输沙关系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86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8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