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种植模式对废弃地重构土体改良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6 10:41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加重了生态压力。尤其是建设过程中的深挖高填产生数量巨大的弃土弃渣,在占压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由于自身无序堆置和过度扰动形成生产力低下而不能利用的废弃地。为尽快恢复这些扰动土体的土地生产力,缓解环境和耕地压力,本文以已实施5年植被恢复(5种单播和8种混播恢复模式)的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简称土体1)和填充弃土重构土体(简称土体2)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时间)和横向(单、混)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恢复模式对重构土体的肥力改良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试验条件下,5年间土体1的物理指标变化情况:土壤含水量总体持续增加,单播增幅大于混播;总孔隙度在单播模式变化不大,混播模式显著增加,两种模式对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土壤孔隙及持水力改善效果整体表现为:混播>单播。两种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均有减小作用,使其由2016年的1.16g/cm3-1.46/cm3减小到1.12g/cm3-1.37/cm3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研究
        1.3.2 土壤重构的研究
        1.3.3 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改良土壤的研究
        1.3.4 土壤改良效果评价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小区概况
        2.2.3 试验指标测定
    2.3 试验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恢复模式对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的改良效果
    3.1 不同恢复模式对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土壤水分
        3.1.2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持水能力
        3.1.3 土壤容重
        3.1.4 枯落物厚度及持水能力
        3.1.5 土壤团聚体
    3.2 不同恢复模式对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化学性状的影响
        3.2.1 土壤有机质
        3.2.2 土壤全氮
        3.2.3 土壤速效磷
        3.2.4 土壤速效钾
    3.3 不同种植模式下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恢复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3.4 土壤各肥力指标与恢复植被的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恢复模式对填充弃土重构土体的改良效果
    4.1 不同恢复模式对填充弃土重构土体物理性状的影响
        4.1.1 土壤水分
        4.1.2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持水能力
        4.1.3 土壤容重
        4.1.4 枯落物厚度及持水能力
        4.1.5 土壤团聚体
    4.2 不同种植模式对弃土重构土体化学指标的影响
        4.2.1 土壤有机质
        4.2.2 土壤全氮
        4.2.3 土壤速效磷
        4.2.4 土壤速效钾
    4.3 不同种植模式下填充弃土重构土体恢复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4.4 土壤各肥力指标与恢复植被的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弃地重构土体的综合评价
    5.1 填充煤矸石重构土体的综合评价
    5.2 填充弃土重构土体的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29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29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