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制度下潮土活性有机碳库的温变响应
发布时间:2024-03-24 02:00
土壤有机碳与碳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碳氮库组分的含量、比例的差异及温度、施肥、培养时间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来探究长期施肥下土壤碳氮库变化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含量。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与土壤养分中的全氮、速效磷及有机碳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2.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库含量影响差异较大。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最高,常量有机肥次之,常量化肥处理最低,且与不施肥无显著差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与总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施肥的响应与总有机碳一致,均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 3.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无论是常量施肥处理还是高量施肥处理,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颗粒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以及轻组有机氮的含量。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常量配施对各活性氮组分含量的提升效果要好于长期施化肥处...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
1.2.1.1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测定
1.2.1.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1.2.1.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1.2.1.4 土壤轻组有机碳
1.2.1.5 土壤颗粒有机碳
1.2.1.6 土壤微生物量碳
1.2.2 土壤活性有机氮
1.2.3 土壤有机碳及其分组库对施肥的响应变化
1.2.4 土壤有机碳矿化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2.5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
1.2.5.1 土壤温度
1.2.5.2 土壤水分
1.2.5.3 植物残体
1.2.5.4 施肥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2 不同施肥制度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
3.2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碳库的变化
3.2.1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
3.2.2 土壤活性碳库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关系
3.2.3 不同施肥制度下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3.2.4 土壤活性碳库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3.3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氮库的变化
3.3.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
3.3.2 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占土壤全氮比例
3.4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特征
3.4.1 土壤呼吸 CO2释放动态
3.4.2 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变化及对温度的敏感性
3.5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温变响应
3.5.1 培养 140 天后不同温度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活性碳库组分的影响
3.5.2 培养时间对不同温度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5.2.1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2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3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4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3.6 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有机碳库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
4.3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氮库的变化
4.4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温变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36798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
1.2.1.1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测定
1.2.1.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1.2.1.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1.2.1.4 土壤轻组有机碳
1.2.1.5 土壤颗粒有机碳
1.2.1.6 土壤微生物量碳
1.2.2 土壤活性有机氮
1.2.3 土壤有机碳及其分组库对施肥的响应变化
1.2.4 土壤有机碳矿化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2.5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
1.2.5.1 土壤温度
1.2.5.2 土壤水分
1.2.5.3 植物残体
1.2.5.4 施肥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2 不同施肥制度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
3.2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碳库的变化
3.2.1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
3.2.2 土壤活性碳库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关系
3.2.3 不同施肥制度下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3.2.4 土壤活性碳库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3.3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氮库的变化
3.3.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
3.3.2 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占土壤全氮比例
3.4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特征
3.4.1 土壤呼吸 CO2释放动态
3.4.2 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变化及对温度的敏感性
3.5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温变响应
3.5.1 培养 140 天后不同温度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活性碳库组分的影响
3.5.2 培养时间对不同温度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5.2.1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2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3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5.2.4 不同温度下培养时间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3.6 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有机碳库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
4.3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氮库的变化
4.4 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温变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36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3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