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8 04:38
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我国地大物博,拥有面积广大的耕地资源,却承载着超过13亿人口生存的艰巨任务,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剧,其中一突出表现为建设用地随城市化的发展也逐步增多,在新增的建设用地中,其中大部分土地来源于耕地,也不乏适宜性较高的优质耕地。我国的人地矛盾也相应的被激化,粮食安全成为一个被国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种,通过耕地的适宜性评价,可以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土地质量高低及其限制因素做出详细的评价,进而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耕地状况,为管理部门对耕地、建设用地的调整做出最科学的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着重对公安县耕地做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耕地的综合适宜性评价、耕地的转用潜力评价、耕地适宜性分区以及通过对公安县的耕地供给潜力分析结合多种评价结果做出科学的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及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本文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缓冲区分析、通过DEM...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
2.1.2 人地关系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4 农业区位论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区域概况
3.2 公安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2.1 耕地利用现状特征
3.2.2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目标和评价单元的确定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
4.3 主要评价指标的获取
4.4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4.5 耕地综合适宜性评价
4.5.1 综合适宜性分级
4.5.2 公安县耕地综合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
4.6 公安县耕地转用潜力
4.6.1 耕地转用潜力分级
4.6.2 公安县耕地转用潜力空间分布特征
4.7 公安县耕地适宜性分区
5 耕地供给潜力分析与成果应用
5.1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5.2 耕地资源供给潜力分析
5.3 公安县耕地占用情况分析
5.4 公安县耕地补充情况分析
5.5 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应用
5.6 预选基本农田区域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本文编号:3948500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
2.1.2 人地关系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4 农业区位论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区域概况
3.2 公安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2.1 耕地利用现状特征
3.2.2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目标和评价单元的确定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
4.3 主要评价指标的获取
4.4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4.5 耕地综合适宜性评价
4.5.1 综合适宜性分级
4.5.2 公安县耕地综合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
4.6 公安县耕地转用潜力
4.6.1 耕地转用潜力分级
4.6.2 公安县耕地转用潜力空间分布特征
4.7 公安县耕地适宜性分区
5 耕地供给潜力分析与成果应用
5.1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5.2 耕地资源供给潜力分析
5.3 公安县耕地占用情况分析
5.4 公安县耕地补充情况分析
5.5 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应用
5.6 预选基本农田区域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本文编号:3948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4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