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坡面和小流域尺度下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发布时间:2024-04-14 04:43
紫色土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地区。通过植被建设可以实现区域内水土的可持续保护,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但不同空间尺度下植被建设的保水减沙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川中紫色土区鹤鸣观流域Ⅱ号支沟1985-2001年逐日径流量和输沙量及3个径流小区植被调整前后近20年实测数据,通过建立降雨因子和产流产沙的关系对小区间降雨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实测日降雨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法分析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变化趋势,应用流量历时曲线和双累积曲线分析区域内小流域植被建设实施前后水沙变化特征,进而定量评估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1年后径流小区年均降水量较1991年前减少约10%,但1991年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径流系数却减少88%。其中,自然破坏小区经混交造林后产流减少95%(P<0.05),封坡育草小区经人工补植后减少90%,荒坡垦种小区经青砖护埂调整后减少78%;产沙方面,含沙率减少83%,自然破坏小区产沙减少95%(P<0.05),封坡育草小区减少90%,荒坡垦种小区减少81%,说明混交造林减流减沙效果最明显。水土保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1.1.1 国外研究进展
1.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坡面尺度下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1.2.1 产流产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1.2.2 坡面尺度下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1.3 小流域尺度下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1.3.1 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1.3.2 小流域尺度下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目的
3 数据资料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资料
3.3 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被调整对紫色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4.1.1 1983-2001年次降雨特征
4.1.2 植被调整后产流产沙年际变化特征
4.1.3 植被调整前后次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相关分析
4.1.4 次降雨条件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侵蚀综合统计分析
4.2 紫色土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4.2.1 径流泥沙演变趋势分析
4.2.2 植被建设的水文效应
4.2.3 植被建设的减流减沙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54137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1.1.1 国外研究进展
1.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坡面尺度下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1.2.1 产流产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1.2.2 坡面尺度下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1.3 小流域尺度下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1.3.1 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1.3.2 小流域尺度下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目的
3 数据资料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资料
3.3 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被调整对紫色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4.1.1 1983-2001年次降雨特征
4.1.2 植被调整后产流产沙年际变化特征
4.1.3 植被调整前后次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相关分析
4.1.4 次降雨条件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侵蚀综合统计分析
4.2 紫色土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4.2.1 径流泥沙演变趋势分析
4.2.2 植被建设的水文效应
4.2.3 植被建设的减流减沙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54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5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