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7 01:11

  本文关键词: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塬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该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工林地AF(刺槐)、人工草地AG(苜蓿)、天然草地NG、农地FL(玉米、小麦轮作)和退耕地AL5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试验样地,进行野外样地调查与样品采集,并对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0-30cm土壤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阐明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坡向的响应,并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地区土地管理、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物理指标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基本阴坡高于阳坡。人工草地与自然草地含水量高。土壤容重基本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AF土壤容重最低,样地群落结构更加合理。阳坡土壤容重高于阴坡。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人工林地孔隙度高,有效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进而提高贮水量。土壤机械组成表现为粉粒粘粒砂粒。2.土壤化学指标表现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表层含量最高。人工林地与自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类型(P0.05)。土壤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人工草地样地含量最高,其中人工草地阴坡样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于各层显著高于其他4种利用类型(P0.05)。该地区土壤碳氮比较大,枯落物分解速度慢,土壤质量总体较差。3.土壤生物指标表现为:土壤微生物量碳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F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利用类型(P0.05),阳坡低于阴坡。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人工林地与人工草地样地内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纵向尺度上规律性差,阴坡土壤碳氮比高于阳坡。4.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表现为人工草地农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退耕地。各利用类型间土壤质量指数差异不大,得分偏低,土壤质量总体较差。人工草地土壤质量指数最高,是该区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渭北旱塬区 坡向 土壤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1.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7
  • 1.2.1 土壤质量评价及研究进展11-14
  • 1.2.2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4-17
  • 1.3 研究目标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9-22
  • 2.1 研究区域概况19
  • 2.2 样地选择19-20
  • 2.3 样品采集20
  • 2.4 测定方法20-21
  • 2.4.1 土壤物理指标的测定20
  • 2.4.2 土壤化学指标的测定20-21
  • 2.4.3 土壤生物指标的测定21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1-22
  • 第三章 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向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22-32
  • 3.1 土壤含水量22-23
  • 3.1.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2
  • 3.1.2 坡向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2-23
  • 3.2 土壤容重23-25
  • 3.2.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3-24
  • 3.2.2 坡向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4-25
  • 3.3 土壤孔隙度25-26
  • 3.3.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25
  • 3.3.2 坡向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25-26
  • 3.4 土壤质地26-31
  • 3.4.1 阳坡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地的影响26-31
  • 3.4.2 阴坡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地的影响31
  • 3.5 小结31-32
  • 第四章 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向对土壤基本化学指标的影响32-40
  • 4.1 土壤PH32-33
  • 4.1.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pH的影响32
  • 4.1.2 坡向对土壤pH的影响32-33
  • 4.2 土壤有机碳33-35
  • 4.2.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3
  • 4.2.2 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3-35
  • 4.3 土壤全氮35-36
  • 4.3.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5
  • 4.3.2 坡向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5-36
  • 4.4 土壤C/N36-39
  • 4.4.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C/N的影响37
  • 4.4.2 坡向对土壤C/N的影响37-39
  • 4.5 小结39-40
  • 第五章 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向对生物指标的影响40-47
  • 5.1 微生物量碳40-42
  • 5.1.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40
  • 5.1.2 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40-42
  • 5.2 微生物量氮42-43
  • 5.2.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42
  • 5.2.2 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42-43
  • 5.3 微生物量MBC/MBN43-45
  • 5.3.1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MBC/MBN的影响43-44
  • 5.3.2 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MBC/MBN的影响44-45
  • 5.4 小结45-47
  • 第六章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47-51
  • 6.1 土壤评价指标的选择47
  • 6.2 土壤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47-48
  • 6.3 土壤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8-49
  • 6.4 土壤质量指数的计算49-5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7.1 结论51-52
  • 7.2 问题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志洪;继承传统土壤学的成果,促进现代土壤学的发展——论“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0年10期

2 赵杰,秦明周,郑纯辉;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及其动态研究——以开封为例[J];资源科学;2001年03期

3 张学雷,张甘霖,龚子同;海南岛土壤质量的指标与量化表达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4 刘晓冰,邢宝山,Stephen J.Herbert;土壤质量及其评价指标[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年02期

5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1期

6 李树彬;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7 郑昭佩,刘作新;土壤质量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8 刘占锋;傅伯杰;刘国华;朱永官;;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J];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9 袁红;傅瓦利;王改改;张洪;邵泽峰;;三峡库区万州土壤质量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10 林新坚;黄东风;张辉;;福建省农业土壤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振兴;王秋兵;刘兆胜;李立平;;城市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建民;汪海珍;;土壤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3 王关金;吴堑虹;戴塔根;苏欣;侯木舟;;支持向量机对长沙、株洲、湘潭土壤质量的未来变化的预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志洪;;第十一章 土壤质量的退化、控制和修复[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5 王铭献;兰利琼;卿人韦;周嘉裕;傅华龙;;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辉信;胡锋;焦加国;;蚯蚓对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朱林;马友华;;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土壤质量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曹志洪;;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9 杨步银;马建宏;王家胜;陈德星;许春香;;肥料高投入对土壤质量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10 杨睿璇;王金满;白中科;;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质量演替规律与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凡;今年安排1.3亿资金开展土壤质量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杨文悦 市绿化市容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马云安 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 市绿化市容局 市林业局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 徐文发 市绿化市容局工会主席 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主席 孙建国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总师办主任;加强土壤质量安全管理 提升上海城市生态环境水平[N];联合时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建;土壤质量与粮食安全关系到底有多大(二)[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 赵凡;今年安排1.3亿调查土壤质量[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张晔;问诊中国土壤质量与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骆会欣;改善土壤质量 需有管理对策[N];中国花卉报;2011年

7 周强 杜佳音 蔡焕花;郑州市及周边地区土壤质量良好[N];中国矿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范建;土壤质量与粮食安全关系到底有多大(三)[N];科技日报;2005年

9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张福锁;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作用[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年

10 胡其峰;我国土壤质量趋向恶化[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举;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时空演变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于林;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林芬芳;不同尺度土壤质量空间变异机理、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宏芝;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吕春花;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土壤质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淑杰;吉林省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许明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郭曼;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响应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平究;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态变化及其土壤质量指示意义[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俞海;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兵;基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农田肥力效应研究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郭芝源;药用植物黄芪在山西露天煤矿生态复垦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邢慧;安太堡露天矿不同恢复模式下木本植物种群动态与土壤质量相关分析[D];山西大学;2015年

4 安康;城市绿地土壤质量及其影响因素[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思涵;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质量演变及培肥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昶;近红外光谱快速评估土壤和有机肥质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卓志清;热带海岛荒地土壤肥力恢复与重建实践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石艳玲;玉米秸秆覆盖及促腐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溪桥;基于村级尺度的农用地土壤质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程光庆;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8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