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3年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文关键词:1961—2013年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气象数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167—2012)行业标准》,结合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给出了东北三省低温冷害强度分级,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法分析了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位分布型以及东西反相位分布型。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的时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61—2013年东北三省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呈波动减小趋势。低温冷害强度区域差异显著,按照低温冷害强度强弱可分为黑龙江-吉林北部区(Ⅰ区)、吉林南部-辽宁北部区(Ⅲ区)和辽宁南部区(Ⅱ区)。研究结果可为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和采取有效的减灾避灾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东北三省 玉米 低温冷害 时空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531)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计划项目(CXLX13_497)
【分类号】:S426;S513
【正文快照】: lowest chilling damage intensit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Ⅱsub-region).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willprovide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ize chilling damage division and help establish countermeasures for coping with thenegative 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连喜,秦其明,张晓煜;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J];气象;2003年10期
2 鲍文东,赵克静;2002年黑龙江垦区东部夏季低温冷害分析[J];现代化农业;2003年03期
3 刘吉平,张维江,姜淑英;吉林省粮豆作物低温冷害的预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陈山,李维秀,董文胜;阶段性低温冷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4年S1期
5 孙延生;种水稻必须防御低温冷害[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4年01期
6 郭明丽;;怎样防御水稻低温冷害[J];吉林农业;2006年12期
7 吴静奎;许丽艳;唐成霞;杜燕;;应对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影响的措施[J];种子世界;2008年05期
8 王远皓;王春乙;张雪芬;;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8年03期
9 李文亮;张冬有;张丽娟;;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预测研究[J];灾害学;2008年04期
10 李文亮;张丽娟;张冬有;王爱萍;;黑龙江省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与发生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陈莉;朱海霞;兰博文;;1961~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期间低温冷害环流形势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大锋;李海花;张林梅;;阿勒泰地区1984—2009年低温冷害的统计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许孟会;冯晓;孙俊艳;庞涛;朱文武;;低温冷害对南阳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防御[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胡春丽;李辑;林蓉;李晶;王颖;;东北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与关键生育期温度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王颖;周晓宇;崔妍;;辽宁省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6 王连喜;秦其明;张晓煜;刘静;刘玉兰;卫建国;;遥感技术在水稻低温冷害灾损评估中的应用[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傅玮东;李新建;姚艳丽;;棉花生长前期低温冷害指标的初步研究[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雪洋;赵铭;袁婧;;辽宁省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9 刘晓菲;王品;张朝;;黑龙江省冷害影响下水稻产量波动模拟[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s
本文编号:469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6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