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分布及埋藏特征

发布时间:2017-06-24 04:02

  本文关键词: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分布及埋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树林是世界上单位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能够持续地固定有机碳,对全球碳平衡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深远影响。以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为研究区,旨在分析我国典型红树林湿地的固碳潜力,为红树林湿地碳计量提供依据。在垂直于海岸线的两条样线上选取6个不同潮位的样点进行沉积柱取样分析,通过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有机碳含量,基于放射性同位素~(210)Pb定年推演沉积率,并对湿地有机碳密度和埋藏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含量2.14—36.94 g/kg,平均(12.79±9.91)g/kg。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密度为(0.0100±0.0056)g/cm3,空间上差异显著显著,水平方向上两条样线均以中带样点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近陆侧(内带)样点的有机碳密度高于近海侧(外带);垂直方向上,内带和外带样柱的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最高,而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研究区红树林湿地百年尺度上沉积率为6.5—11mm/a,且外带样点沉积速率显著快于内带样点。有机碳埋藏率空间差异大,外带样点为(34.58±7.67)g m-2a-1,而中带样点可达150.56 g m-2a-1。红树林湿地有机碳的分布受潮位的影响大,更高潮位点和表层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更高,而处于低潮位的外带样点的有机碳沉积更快。研究区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比更低纬度带低,但均高于地带性陆地植被,且其能够通过持续的沉积过程来捕捉和固定有机碳,固碳潜力大。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红树林 有机碳 ~()Pb 沉积 埋藏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6079,3110041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AFYBB2014QB018,CAFINT2011C10)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mangrove wetlands were also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a below-grou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2.14—36.94 g/kg,with an average of(12.79±9.91)g/kg.Below-ground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the mangroves was(0.0100±0.0056)g/cm3,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夏;刘凯;王树功;;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波兰;;红树林湿地的叹息——来自全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J];深圳特区科技;2006年07期

3 何斌源;范航清;王瑁;赖廷和;王文卿;;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郑德璋,郑松发,廖宝文,李云;红树林湿地的利用及其保护和造林[J];林业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5 张乔民,隋淑珍;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6 邓小飞;黄金玲;赵天宇;;江门红树林湿地环境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曾宪光;;惠州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9 黎遗业;;广西红树林湿地现状与生态保护的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1期

10 李伟;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基于3S技术的中国红树林湿地监测研究概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异;;利用经济原理和商业运作来保护红树林湿地[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秀娟;黄艳;周永章;;作为碳汇的北海红树林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策略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树功;黎夏;刘凯;陈桂珠;;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静;严方;程胜高;;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锦祥;郑成兴;林和山;李荣冠;黄雅琴;;中国红树林湿地蟹类多样性初步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玫;廖宝文;;红树林湿地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卢昌义;崔胜辉;;污染因子对红树林湿地甲烷通量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叶勇;;红树林湿地土壤CH_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素影响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丁振华;刘金铃;李柳强;林慧娜;吴浩;虎贞贞;;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颖;东南五省(区)联合保护红树林湿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舒瑜;借鉴香港经验建红树林湿地公园[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林科;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红树林湿地消失[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特派记者 古春婷 陈惠贤;珠江口红树林湿地退化严重[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叶良方 黄海源;仅存红树林湿地亟待保护[N];汕尾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垠;红树林湿地减缓气候变暖进程[N];科技日报;2012年

7 高抒;应立即停止海岸盐沼和红树林湿地围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王兵;红树林湿地可清洁虾养殖场污水[N];农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黄志军;加快广西红树林湿地立法进程[N];法治快报;2007年

10 记者 单憬岗;打造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N];海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景春;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洪有为;典型多环芳烃在红树林湿地模拟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其毒性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军;典型红树林湿地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和迁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存鑫;深圳红树林湿地环境调查及其修复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韩卫平;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资源的多元治理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李伟;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毛丽君;基于遥感的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常瑜;福建省红树林湿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分类学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6 林子腾;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林慧娜;我国红树林湿地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厦门大学;2008年

8 刘金铃;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鹏;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富集及生态效应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凯松;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监测、预警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分布及埋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7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