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啶氧菌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发布时间:2017-06-24 15:16

  本文关键词:啶氧菌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到1株能以啶氧菌酯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PID-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PID-1初步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株PID-1降解啶氧菌酯的最佳条件为p H 7和35℃。在该降解条件下,培养5 d,菌株PID-1对100mg·L-1啶氧菌酯的降解率可达83.54%。将啶氧菌酯经PID-1降解后的物质经质谱扫描,通过谱库检索,发现其降解中间产物包括1-(1,5-dimethylhexyl-)-4-methyl-benzene、2,5-bis(1,1-dimethylethyl)-phenol、butyl 2-methyoxyethyl ester、bis(tert-butyldimethylsilyl)ester、1-(3-n-propoxyphenyl)-2-propanone oxime和2-nitro-4-(trifluoromethyl)phenol。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啶氧菌酯 沼泽红假单胞菌 降解途径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067)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25-B-05)
【分类号】:X592;X172
【正文快照】: 啶氧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我国2008年获得临时登记,主要用于防治麦类叶面病害,如座枝孢属(Ramulispo-ra)导致的叶斑病等[1]。与现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等相比,啶氧菌酯对座枝孢属(Septo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导致的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江;啶氧菌酯的合成及其相关中间体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啶氧菌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78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