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农田退水组合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特征
本文关键词: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农田退水组合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种植美人蕉和旱伞竹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MIL)系统的基质(分子筛、陶粒和碎石)及表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土壤为材料,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农田退水的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优势菌群.结果显示,MIL系统上行池中种植美人蕉、旱伞竹和不种植物对照3个处理的表层水样和上层碎石基质以及表流人工湿地3个处理的基质土样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Operation Taxonomy Unit)数目都比较多(12-14),说明其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多样性较高,其优势种群主要为Uncultured Xylella sp.、Uncultred bacterium以及Uncultured Tolumones sp.和Acidovorax;MIL系统上行池下层的陶粒和分子筛基质的OTU数目以对照和种植旱伞竹的较高(6-11),而种植美人蕉处理最少(4-5),呈现微生物种类少、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特点,其优势种群主要有Uncultured Xylella sp.、Uncutured soil bacterium和Uncultured Sphingomon adacsas.这些结果表明垂直复合湿地系统选择种植美人蕉能提高其下层基质还原性,降低细菌多样性,有利于硝态氮的还原去除.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农田退水 美人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297,31560351) 云南省九湖治理专项资金项目(KKK0201126044) 科技合作项目(KKH0200926003)资助~~
【分类号】:X712;X172
【正文快照】: 1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5002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650034CLC X172:X703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一种人为的将基质、植物和微生物按照一定方式配置而成有别于天然湿地的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1].1953年德国的Kathe S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焕,葛滢,沈琪,蒋跃平,唐宇力,王华胜,常杰;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J];生物多样性;2005年06期
2 郑蕾;丁爱中;左丽丽;孔德川;钟林;;人工湿地设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3 陈雷;郭旭鹏;李威;;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辽宁化工;2012年09期
4 曹笑笑;吕宪国;张仲胜;邹元春;孙广智;;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3年01期
5 李洁;崔丽娟;李伟;王小文;马牧源;张曼胤;;兼顾景观功能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年01期
6 牛晓音,樊梅英,常杰,徐青山,郑家文,葛滢;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积累[J];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7 张兵之,吴振斌,徐光来;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S2期
8 王圣瑞,年跃刚,侯文华,金相灿;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J];湖泊科学;2004年01期
9 蒋跃平,葛滢,岳春雷,常杰;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10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5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郭宗楼;陆琦;邓莉;;人工湿地的多重效益浅析[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谷;吴恢碧;姚雁鸿;陶玲;曾梦兆;;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
本文编号:487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8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