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07-05 21:26

  本文关键词: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植原体 遗传变异 系统进化 分类鉴定 植物(介体昆虫) 植原体互作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摘要】:植原体是引起众多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的无细胞壁的原核致病菌,其寄主种类多、危害面积广,对经济、环境等影响严重。大量研究表明植原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就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作一概要评述,并对植原体遗传变异的研究技术、产生机制、与致病性关系等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对已完成的5个植原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在大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皆存在显著差异,缺少很多标准代谢所需的基因。不同植原体中质粒的数量、大小和功能等也存在一定差异。植原体含有2个核糖体RNA编码基因,其序列在不同株系中的变异奠定了现今植原体分类鉴定的基础。对植原体蛋白编码基因如核糖体蛋白编码基因(rp)、蛋白延伸因子基因(tuf、fus A)、转运蛋白基因(sec Y、sec A)、效应子及非编码区序列如启动子、假基因等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植原体更丰富的遗传变异特征。由于植原体分离培养困难,人们对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等了解甚少,因而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成为植原体遗传变异研究的主要手段。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系统地阐明植原体遗传变异规律、系统进化特征及其与寄主(植物和昆虫)、生态环境间的互作和适应关系,并产生新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植原体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流行预测及病害防治等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
【关键词】植原体 遗传变异 系统进化 分类鉴定 植物(介体昆虫) 植原体互作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644)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项目(NIMR2014-7)
【分类号】:S432.4
【正文快照】: 植原体(phytoplasma)是寄生于植物韧皮部、无细胞壁、尚未能人工分离培养的一类重要原核致病菌(Doi et al,1967;DickinsonHodgetts,2013)。植原体的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受害植物近千种(Lee et al,2003,2004;BertacciniDuduk,2009)。在我国报道的植原体病害有100多种,危害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松柏;罗香文;刘勇;张德咏;李华平;;植原体检测与分类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6期

2 余贤美;王海荣;安淼;沈广宁;吕菲菲;周广芳;;泰安枣疯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11期

3 车海彦;罗大全;;植原体病害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侯立华;黄新;朱水芳;;枣疯病植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10年01期

5 陈旺;李艳;吴云锋;;小麦蓝矮植原体染色体DNA的分离[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4期

6 刘秉胜,戴群;桑树植原体含量的周年变化及其对寄主激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杨文君;张雨良;王健华;余乃通;林湛松;刘志昕;;花生丛枝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克隆及细菌双杂交诱饵质粒构建[J];植物研究;2011年04期

8 孙清荣;孙洪雁;王妍;刘嘉芬;周广芳;刘庆忠;;生长素类物质对植原体感染酸枣组培苗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04期

9 邵权;蔡红;陈海如;;柑橘小叶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石宝萍;李成亮;都业娟;向本春;;莴苣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妮;刘永光;李向东;竺晓平;;山东省枣疯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永;田国忠;;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3 赵锦;刘孟军;代丽;周俊义;;植原体病害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锦;刘孟军;代丽;周俊义;;植原体病害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国忠;李建民;朴春根;李永;黄金光;赖帆;徐启聪;黄钦才;郑翠;;不同来源植原体组织培养苗的长期保藏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薇薇;朱辉;唐庆华;余凤玉;牛晓庆;;植原体的检测和鉴定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胡佳续;宋传生;林彩丽;耿显胜;田国忠;;四种植物植原体病害病原质粒全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任争光;王合;林彩丽;胡佳续;宋传生;黄盼;耿显胜;田国忠;;非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枣疯植原体[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庆璨;廖一烈;沈晨冬;于汉寿;;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中植原体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侯伟;张珏;吴云锋;张春平;于祥泉;刘萍;张昊;;小麦蓝矮植原体溶血素及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分离、蛋白结构功能的预测及原核表达[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旺;小麦蓝矮植原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分泌蛋白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蔡红;云南省植原体株系及其相关病害的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车海彦;海南省植原体病害多样性调查及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葛泉卿;葡萄植原体黄化病及其检疫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胡佳续;泡桐丛枝植原体致病相关基因分子特征及其编码蛋白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刘志国;枣树对植原体侵染的光合响应及其抗性诱导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都业娟;新疆番茄病毒病及植原体病害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8 廖晓兰;几种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顾沛雯;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鉴定及其免疫膜蛋白(Imp)基因分子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宋传生;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及tRNA-异戊烯基焦磷酸转移酶基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天生;四种植原体病害的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正男;陕西省四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石宝萍;新疆三种植原体病害的病原分子鉴定[D];石河子大学;2013年

4 高瑞;山东省六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及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徐启聪;中国不同地区地不同枣树品种上枣疯植原体的分子鉴定及变异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刘永光;山东省桑萎缩、枣疯病、竹丛枝及三种新植原体病害分子检测与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崔廷涛;四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及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高佳;两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林文力;两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妮;山东省桑萎缩、枣疯病及其它三种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3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23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