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本文关键词:“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污染 集约化农业 包气带 亚硝态氮 污染负荷 淋溶损失 面源污染 防控机制 硝酸盐污染 潮土
【摘要】:正集约化农田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过量的化肥养分通过淋溶损失到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这种高强度的人为干预,形成了集约化农业特有的根层?深层包气带?地下水系统。我国农业主产区集约化程度和污染负荷居全球之首,对环境影响为全球典型。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80%监测点地下水为Ⅳ和Ⅴ类,与农田淋溶相关的“三氮”(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是最主要的污染源。黑土、潮土和褐土区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集约化农业;包气带;亚硝态氮;污染负荷;淋溶损失;面源污染;防控机制;硝酸盐污染;潮土;
【正文快照】: 集约化农田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过量的化肥养分通过淋溶损失到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这种高强度的人为干预,形成了集约化农业特有的根层?深层包气带?地下水系统。我国农业主产区集约化程度和污染负荷居全球之首,对环境影响为全球典型。我国地下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萍;谢振华;林健;;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3 何雪洲;;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物探的特点[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何雪洲;;探地雷达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及其控制与恢复治理[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刘向国;;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璐;龚宇阳;;台湾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管理经验综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8 王雅珍;;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保护我国的地下水——我国的地下水盐污染已从慢性自杀跨入急性自杀[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道林;胡淑恒;;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下水污染与防治[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钟毓东;陈迪生;;台湾之环境地工——地下水污染[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亮;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维;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重[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李晓明;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李会霞;正视地下水污染的致命危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国土宣 李树强 韩红伟 王涛 吴选洲;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严重[N];消费日报;2006年
6 记者 段金平;北京市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记者 冯永锋 通讯员 杨恒;未来10年将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操秀英 本报通讯员 曹菲;保护地下水 “防”重于“治”[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 特约记者 平亦凡;地下水全国摸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李军;陕西出重拳防治地下水污染[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华;鲁北平原人口聚集区与非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及对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2 田华;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荣芳;扶余油田地下水污染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陈建平;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庭;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Hamadoun Bokar;利用GIS制图方法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环境和易损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伟红;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康;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婷婷;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碳氯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衰减过程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高彦伟;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规律及防渗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朱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高轮船;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污染与防污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丁紫荣;珠三角地区典型污染源及地下水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分布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佼;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国;四川省典型矿山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与修复技术筛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时延锋;SCEUA算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刘媛媛;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吴庆琪;我国地下水污染管制政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10 靳利蕊;1,1,1-三氯乙烷(TCA)污染地下水及其富集培养物中脱氯细菌的定量与多样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8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2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