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模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8 09:23

  本文关键词: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模拟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土壤数据源 制图比例尺 苏北旱地


【摘要】:二氧化碳(C0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当今全球环境、社会和经济等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而且将深刻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旱地土壤占农田土壤总面积的70%以上,且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较低,如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未来我国旱地土壤有很大的“增汇”空间,而准确估算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是实行农业固碳措施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以模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较为成熟的DNDC模型为例,选择基本上为旱地的江苏北部29个县(市)(简称“苏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分别用模型常用的“图斑单元法”和“县级单元法”模拟该地区390多万hm2早地在《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4种数据源记录土壤剖面资料分别建立的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和1:1000万6种制图比例尺1980-2009年的土壤有机碳演变,并将不同数据源、制图尺度和模拟方法下的模拟结果与数据最详尽的《县级土种志》1:5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模拟值进行比较,分析同种数据源不同制图尺度、同种制图尺度不同数据源数据库采用“图斑单元法”和“县级单元法”的模拟误差,尝试从区域角度评价不同土壤数据源、制图尺度和模拟方法下模型的适应性,定量化模拟误差,研究结果可为江苏北部地区和我国旱地有机碳模拟中选择适宜的土壤数据源、制图尺度和模拟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土壤数据最详尽的《县级土种志》1:5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下苏北早地1980~2009年土壤(0-50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增大趋势,从1980的26.47 Mg C hm-2上升到了2009年的35.15Mg Chm-2,3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共增加了8.68 Mg Chm-2,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29 Mg C hm-2。总体来看,苏北早地近30年来呈现强烈的“碳汇”状态。(2)在“图斑单元法”下,苏北早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模拟受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影响很大。不同数据源下各个制图尺度年均SOCD(土壤有机碳密度)和SOCS(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数据最详细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对偏差分别介于0.5%~-18.8%和0.4%~18.1%。其中,从不同土壤数据源同种制图尺度来看,《县级土种志》和《地级市土种志》中由于记录了大量的土壤剖面资料,这两个数据源下同种制图尺度的年均SOCD和SOCS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的相对偏差比较小,分别介于0.5%~6.3%和0.4%~8.6%之间;而《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中由于记录了较少的土壤剖面数据,这两种数据源下同种制图尺度的年均SOCD和SOCS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相对偏差比较大,分别介于6%-19%和5%~18%之间。从同种土壤数据源不同制图尺度来看,虽然整个地区上存在大尺度年均SOCD和SOCS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的相对偏差大于小尺度的现象,但从各土类和县(市)来看,模拟误差总体上呈现: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1:1000万的规律。此外,T检验表明大部分土壤数据源下各个制图尺度年均SOCD与数据最详细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在今后国家或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演变模拟中使用详尽的土壤属性资料和大比例尺土壤图是十分必要的。(3)在“县级单元法”下,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拟受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的影响也很明显。不同土壤数据源下各个制图尺度年均SOCD和SOCS与数据最详细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对偏差分别介于3.7%~64.9%和1.0%-66.4%。另外,在不同土壤数据源相同制图尺度下,尽管整个研究区上存在剖面数较少的土壤数据源建立的各个制图尺度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对偏差小于剖面数较多的土壤数据源建立的各个制图尺度的现象,但从年均SOCD和SOCS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包含《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应值和年均SOCD空间分布来看,各尺度的模拟误差总体呈现出: 《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省级土种志》《中国土种志》的规律。在不同制图尺度同种土壤数据源下,尽管整个区域上也存在大尺度年均SOCD和SOCS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的相对偏差大于小尺度的现象,但从年均SOCD和SOCS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包含《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应值和年均SOCD空间分布来看,各土壤数据源建立的制图尺度模拟误差总体呈现: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1:1000万的规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详细的土壤属性资料和精度较高的土壤尺度是保证有机碳准确模拟的基础。(4)苏北早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模拟受模拟方法的影响也很大。大多数《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数据源建立的各个制图尺度“县级单元法”下的年均SOCD和SOCS与数据最详细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对偏差,比相同数据源下各制图尺度的“图斑单元法”的大很多。此外,虽然整个地区上存在《中国土种志》数据源建立的各制图尺度“县级单元法”年均SOCD和SOCS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图斑单元法”相对偏差,小于《中国土种志》数据源建立的相应制图尺度“图斑单元法”的现象,但从各县(市)年均SOCD及其空间分布来看,“县级单元法”的模拟误差明显大于各相应制图尺度的“图斑单元法”。因此,在今后的DNDC土壤有机碳演变模拟中选择“图斑单元法”可能比“县级单元法”更可靠。(5) 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初始土壤有机碳与不同数据源各个制图尺度的年均SOCD在P0.01水平上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处于0.919~0.990之间,是决定有机碳密度变化的主控因子;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也显示,初始土壤有机碳对不同数据源各个制图尺度的年均SOCD变异解释度最高,都处于84.44%~98.00%之间,pH、黏粒和容重对苏北旱地的年均SOCD的影响较小,且均不稳定。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土壤数据源 制图比例尺 苏北旱地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6
【目录】:
  • 摘要8-11
  • ABSTRACT11-14
  • 引言14-16
  • 1 国内外研究综述16-23
  • 1.1 农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16-17
  • 1.2 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及DNDC研究现状17-20
  • 1.3 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对农田土壤有机碳模拟影响的研究现状20-22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22-23
  • 2 研究区概况23-25
  • 2.1 地理位置23
  • 2.2 气候条件23-24
  • 2.3 地形地貌24
  • 2.4 水文24
  • 2.5 土壤24-25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5-27
  • 3.1 研究内容25-26
  • 3.2 技术路线26-27
  • 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7-33
  • 4.1 数据来源27-31
  • 4.1.1 土壤空间数据27-29
  • 4.1.2 土壤属性数据29-30
  • 4.1.3 农业管理资料30
  • 4.1.4 气象资料30
  • 4.1.5 DNDC模型的验证30-31
  • 4.2 研究方法31-33
  • 4.2.1 土壤数据库的建立31
  • 4.2.2 模型所需参数的整理31
  • 4.2.3 模型运行31-32
  •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32-33
  • 4.2.5 主要设备仪器33
  • 5 结果与分析33-75
  • 5.1 不同土壤数据源下各制图尺度数据库“图斑单元法”模拟苏北旱地1980~2009年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S)的差异分析33-54
  • 5.1.1 《县级土种志》1:5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动态变化33-36
  • 5.1.2 《县级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36-42
  • 5.1.3 《地级市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42-45
  • 5.1.4 《省级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45-51
  • 5.1.5 《中国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图斑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51-54
  • 5.2 不同土壤数据源下各制图尺度数据库“县级单元法”模拟苏北旱地1980~2009年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S)的差异分析54-73
  • 5.2.1 《县级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县级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54-60
  • 5.2.2 《地级市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县级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60-65
  • 5.2.3 《省级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县级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65-69
  • 5.2.4 《中国土种志》1:5万~1:1000万数据库“县级单元法”近30年SOCD和SOCS差异分析69-73
  • 5.3 不同土壤数据源各制图尺度下影响苏北旱地土壤年均有机碳密度(SOCD)变化的主控因子73-75
  • 6 主要结论、不足之处与展望75-79
  • 6.1 主要研究结论75-77
  • 6.2 不足之处77-78
  • 6.3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志强;金花;朱亚涛;;在XML异构环境下的数据源集成与实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篁;李国良;冯建华;;高效的数据源选择方式[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二[C];2010年

2 张春海;刘群;李华;;基于概率统计及查询质量的数据源选择策略[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3 李实;;石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源建设[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鸿宁;王志强;陈顺德;江樱;;数据仓库数据源管理研究与实践[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鸿宁;王志强;陈顺德;江樱;;数据仓库数据源管理研究与实践[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郭超;宁洪;王挺;张朝阳;;基于元数据的异构生物数据源集成技术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洪晓光;郑永清;魏振;;Internet上不均匀数据源合并查询的方法及优化[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1年

8 邓松;万常选;;基于用户反馈的Web多媒体数据源的选取[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德祥;刘安宇;宋懿;;创建ADO与数据源连接的几种方式[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邓松;万常选;刘喜平;江腾蛟;雷刚;;基于主题语义的非合作结构化Top-N深网数据源选择[A];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如;协助用户获取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葛运溥;交通与公安首次实现数据源集成运用[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倪显利;VB 6.0与大型数据库的无“数据源”连接[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谢胜春 张砀平 魏民;办公软件巧结合审计底稿轻松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5 博文 编译 Duane Merrill;实施企业级的Mashup[N];计算机世界;2007年

6 PALADIN;编程沙龙[N];电脑报;2003年

7 ;数据从Excel灌到Word[N];健康报;2003年

8 ;获奖产品:IBM DB2 Information Integrator[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Dream;信封、票据也能批量打印[N];电脑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周蓉蓉;BI应用的缺谁来填[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松;非合作结构化深网数据源选择技术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胡芳槐;基于多种数据源的中文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贺金鑫;安全组通信中数据源认证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周建芳;基于上下文仲裁的语义信息集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方巍;基于本体的Deep Web信息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争艳;基于采样的Deep Web数据源选择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鹏志;空间矢量数据访问引擎技术研究与架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全少颖;基于多数据源的科研合作网络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衡荣;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模拟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胡代勇;一种改进的深层网络数据源描述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燕妮;基于临床数据源的同步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卢宾;基于语义的混搭系统[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丽霞;基于数据源依赖关系的信息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胡俊;面向物流采购的汽车产品单一数据源管理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杨勇生;数据集成平台中多数据源包装器的实现[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3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