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和肥源对荒漠化土壤的修复效果
本文关键词: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和肥源对荒漠化土壤的修复效果
【摘要】:为了同步实现城市污水净化和荒漠化土壤修复,以荒漠化土壤(沙土)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基质深度分别为0.1和0.6m),分析不同运行条件(植物种类、水力负荷、基质深度、季节变化等)下湿地对净化城市污水、修复荒漠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2 a的修复,城市污水中污染物作为荒漠化修复的肥源可以快速富集到荒漠化土壤中.与原沙相比,沙土中w(有机质)、w(TN)、w(碱解氮)、w(TP)、w(速效磷)及电导率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p H并无显著变化(P0.05).沙土容重极显著降低(P0.01),孔隙率极显著增大(P0.01).当城市污水作为荒漠化土壤修复水源时,即使水力负荷低至0.0075 m3/(m2·d),植物仍能正常生长.基质深度为0.1 m的潜流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时对污水中CODCr、TN、TP的最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46%、77.45%、62.36%;基质深度为0.6 m的潜流湿地对污水中三者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4%、32.02%、57.89%;基质深度为0.6 m的表面流湿地对污水中三者的平均去除率则分别为80.40%、14.00%、29.31%.研究显示,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和肥源对荒漠化土壤修复2 a后,沙土中养分含量均显著增加,沙土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各湿地在夏秋季对污水中CODCr、TN、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荒漠化修复 城市污水 去除率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5KTZDSF01-0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120110017)
【分类号】:S156;X703
【正文快照】: 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仅造成天然植被退化,而且使土壤结构变化、肥力下降、养分流失,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利用难度加大,其中植被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目前,荒漠化已影响到我国25%的地区[1],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峰;;城市污水回收与再利用探讨[J];科技资讯;2006年09期
2 李寿军;赵广军;;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3 韦鹤平,张瑞安,梁源高;烟台城市污水排海管设计探讨[J];海洋通报;1990年06期
4 张文茹;;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截排导流[J];科技风;2009年11期
5 张欣田;;振动净水装置[J];浙江科技简报;1982年06期
6 陈恭悦;;净化城市污水的水葫芦[J];中国花卉盆景;1988年09期
7 王宏哲,尹军;城市污水热能回收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李来俊,吕秀民;生态塘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9 陈佳;;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节能减排显成效[J];天津科技;2008年03期
10 战涛;陈茂林;;关于城市污水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润贤;;近代城市污水的社会性及其污染之综合防治的现实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排水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吕擰;冯彦刚;;城市污水低位热能回收利用的研究[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3 羽中;;城市污水成为取暖制冷新能源[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4 肖锦;;浅议利用城市污水资源营造城市森林大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肖锦;;浅议《利用城市污水资源 营造城市森林大业》[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韦新东;尹军;赵小萍;郝黎明;秦霏;刘海燕;荆玲;;城市污水热能资源化的节能环保效果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智刚;洪伟;;顺德城市污水问题及防治对策[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肖锦;;浅议《利用城市污水资源,营造城市森林大业》[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二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承虎;吴德珠;孙德兴;;城市污水热能资源化评估体系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军;;赋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温热能利用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 本报记者 李丽云;城市污水也能变成宝?[N];科技日报;2005年
2 齐智杰 吴天飞;哈工大首创城市污水冷热源应用技术[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谭明堂 李守晟;胶南为城市污水管网安上“电子眼”[N];青岛日报;2006年
4 于勇澜;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N];中华建筑报;2006年
5 记者 董学清;威海:城市污水“冬暖夏凉”,做个空调如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孙福新 张国文 周万良;黄骅4500万元建设城市污水管网[N];河北日报;2009年
7 市建筑安全管理站 王爱爱;应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N];吕梁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雅萍;城市污水 明天的第二水源[N];新疆日报(汉);2002年
9 记者 臧耀红;全市新增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完成90%[N];菏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丁军杰;开启民企进军城市治污大门[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莹;城市污水流变与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邵丕红;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李超;GSBR和HBR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4 吴鹏;ABR-M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5 王艺;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传质机理及其载体填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吴学慧;城市污水流动与换热及污垢增长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涛;城市污水热能采集套管输送换热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赵海静;城市污水中新型病原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及杀灭效果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张雨;城市污水热能资源化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旭;多菌群污水处理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5 徐静圆;昆明城市污水水质分析与化学强化处理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苟晓东;以城市污水作补充水的工业冷却水系统阻垢工艺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高云;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8 魏明;城市污水回灌农田中重金属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仲衍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赵红梅;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可处理性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3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3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