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与吉林省典型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9 17:16

  本文关键词: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与吉林省典型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光谱 固态C核磁共振 耕作措施 胡敏素 黑龙江 吉林


【摘要】: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红外光谱(IR)技术和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黑龙江与吉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结构特征,探讨耕作措施对不同地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免耕耕作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但与免耕前相比,免耕后土壤有机质的脂族性减弱,稳定碳/不稳定碳的比值增加,免耕后土壤胡敏素中烷基C/烷氧C和疏水C/亲水C的比值均呈增加趋势,疏水程度增加。因此,短期免耕虽然不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能够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红外光谱 固态C核磁共振 耕作措施 胡敏素 黑龙江 吉林
【基金】:国土资源部行业基金项目(20091102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087125) 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导师基金项目(2652015433)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土壤碳库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和土壤碳呼吸作用实现土壤碳汇与碳源的转化[2]。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土壤碳库大约是大气碳库(760 Pg)的2~3倍,是植物碳库(560 Pg)的4.5倍[3-4]。因此,土壤碳库的微小波动就可能对大气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孙波,林心雄;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及转化的控制因素[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2 李忠,孙波,赵其国;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和储量[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6期

3 朱咏莉,韩建刚,吴金水;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4年05期

4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04年05期

5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高俊琴,张锋,田玉强;荒漠化逆转地区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再分布特征及其迁移累积平衡[J];核农学报;2005年03期

7 李鸿博,史锟,徐德应;植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8 姜小三,潘剑君,李学林;江苏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估算和空间分布分析[J];土壤通报;2005年04期

9 李正才,傅懋毅,杨校生;经营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概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邵月红,潘剑君,李海鹰;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富山;韩贵琳;唐杨;吴起鑫;;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特征:以贵州普定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青;张平究;;退耕还湿对菜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步宣;全球循环与土壤有机碳[N];中国矿业报;2010年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珍素;人为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N];农资导报;2006年

3 李云;中国耕作土壤固碳有潜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守才;水土流失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尤孟阳;黑土母质熟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结构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徐华君;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7 孙艳丽;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典友;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仇开莉;沱江流域(内江段)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固持能力测算[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63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63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