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摘要】:在甘蓝蔬菜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秸秆还田试验处理,即JG1(低用量,秸秆7 500 kg·hm~(-2)),JG2(中用量,秸秆11 250 kg·hm~(-2)),JG3(高用量,秸秆22 500 kg·hm~(-2))和CK(秸秆不还田),采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MBC增加了127.0%~147.7%,WSOC提高了54.1%~69.4%。中、高用量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均显著高于对照,甘蓝产量分别提高16.6%和11.1%。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土壤管理方法。
【作者单位】: 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1C02001)
【分类号】:S141.4;S635
【正文快照】: (MBC);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土壤有机碳及其动态平衡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指标之一[1]。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土壤中转化较快,不仅能被微生物利用作为能源,也是植物的养分库,可以提供植物所需要的养分[2]。土壤微生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金成;罗华元;张晓龙;陈初;毛春堂;吕凯;李卫保;资文华;;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初烤烟叶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08期
2 胡乃娟;韩新忠;杨敏芳;张政文;卞新民;朱利群;;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3 吴家森;张金池;钱进芳;黄坚钦;;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0期
4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5 吕开宇;仇焕广;白军飞;徐志刚;;中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6 张鹏;贾志宽;王维;路文涛;高飞;聂俊峰;;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7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8 安韶山;李国辉;陈利顶;;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1年18期
9 路文涛;贾志宽;张鹏;王维;侯贤清;杨保平;李永平;;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刘阳;;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格尔;高聚林;王振;于晓芳;王志刚;闹干朝鲁;胡树平;孙继颖;谢岷;;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促分解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6年03期
2 李贵;冒宇翔;沈俊明;薛林;王晓琳;张自常;;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杂草化学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年05期
3 赵丽丽;刘爱群;;地面覆盖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秋冬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年10期
4 邵泱峰;梅洪飞;潘忠潮;刘欢;王超琦;;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05期
5 吴健利;刘梦云;赵国庆;虞亚楠;刘丽雯;刘欢;;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5期
6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7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8 王力刚;李峰;王炜烨;刘文环;;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2期
9 周应恒;胡凌啸;杨金阳;;秸秆焚烧治理的困境解析及破解思路——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6年05期
10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沙洪林;迟畅;任军;;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培峰;顾俊荣;韩立宇;乔中英;王建平;朱峗德;董明辉;;麦秸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结实和米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5期
2 曹仕明;廖浩;张翼;刘雨虹;霍瑞;杨春雷;陈振国;赵秀云;;施用腐熟秸秆肥对烤烟根系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4年02期
3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12期
4 高青海;陆晓民;贾双双;;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10期
5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6 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杨振兴;李红梅;;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2期
7 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商健;于淙超;林琪;;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3期
8 朱佳雷;王体健;邓君俊;姜爱军;刘冬晴;;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在重霾污染天气模拟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2期
9 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路文涛;贾志宽;杨宝平;;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6期
10 郭家选;何桂梅;师光禄;王小平;王有年;;生草免耕桃园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动态变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法;;安阳市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几点做法[J];农业机械;2001年10期
2 孔庆捷;河南重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进展顺利[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年05期
3 常树堂;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农业;2002年10期
4 管锁荣;浅谈玉米秸秆还田[J];山西农业;2002年12期
5 王庆法,郭青松;安阳市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情况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3年01期
6 张富良;玉米秸秆还田作肥料[J];山西农机;2004年03期
7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邱贵春,罗洋,蔡洪岩;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J];玉米科学;2004年S2期
8 王瑞彩;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负效应浅析[J];河北农机;2005年04期
9 江永红;郭善竹;;北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及经济学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6年01期
10 李志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慧兰;尚德勇;;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确保粮食稳产高产[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氮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周怀平;关春林;李红梅;杨治平;;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梅;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陕西科技报;2010年
2 贾友江;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3 张满良;玉米秸秆还田要点[N];陕西科技报;2012年
4 正定县农牧局 白俊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3年
5 张明来;玉米秸秆还田勿入三大误区[N];农资导报;2014年
6 通讯员 高志丹 王猛 记者 解丽达;文安:今秋48万亩玉米秸秆还田[N];河北日报;2014年
7 张继臣 董庆利 赵学科;玉米秸秆还田须“三防”[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8 张继臣 董庆利;玉米秸秆还田“三防”[N];农民日报;2008年
9 苏中良;玉米秸秆还田莫生负效应[N];粮油市场报;2009年
10 东光县东光镇政府 刘庆喜;玉米秸秆还田五注意[N];河北科技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四义;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567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6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