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施氮量 不同肥力土壤 土壤矿质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微生物量氮 氮肥利用率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 kg·hm~(-2)、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施氮量 不同肥力土壤 土壤矿质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微生物量氮 氮肥利用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94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辽宁创新团队建设(辽农科[2013]271号)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氮作为生命体的核心元素,是一个限制因子,它的活性组分含量以及其有效性对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息息相关[1]。诸多研究表明,目前人们对于氮肥的施用量是其需求的两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导致氮素损失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2 王士红;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李海涛;李彤;;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棉花科学;2012年05期
3 ;应用~(15)N研究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试验结果[J];土壤肥料;1978年04期
4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9期
5 巨晓棠,张福锁;氮肥利用率的要义及其提高的技术措施[J];科技导报;2003年04期
6 王秀芹,张洪程,黄银忠,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邵世志,徐巡军;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损失[J];西藏科技;2005年07期
8 苏阳;刘德林;;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9 赵宏伟;;浅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河南农业;2010年05期
10 王茁;;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张胜;;内蒙古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浅析[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金绍龄;;甘肃省提高氮肥利用率措施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田昌玉;左余宝;赵秉强;唐继伟;林治安;;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方法的改进[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金绍龄;;水分条件及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高炳德;郭秀英;赵利梅;;氮素营养水平对农作物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刘克樱;朱克纯;;无机有机肥配施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士龙;;加强施肥技术研究 提高氮肥利用率[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王玉峰;陈雪丽;张磊;王爽;;不同农艺措施对黑土区氮肥利用率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鲁彩艳;马建;陈欣;张旭东;史奕;赵牧秋;迟光宇;;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梁斌;赵伟;杨学云;周建斌;;小麦—休闲单作制度下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素固持及供应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也谈提高氮肥利用率[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2 卢育辉;氮肥利用率低的主因找到了[N];广东科技报;2007年
3 ;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多[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于千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N];陕西科技报;2009年
5 通榆县职教集团中心 张静;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N];吉林农村报;2005年
6 丰绪钦;“化肥消费大国”敲响污染警钟[N];广东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 李峰;省农垦院测土配方技术成效显著[N];甘肃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桂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农田活性氮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定量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虹儒;长期施肥下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变化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威;施肥试验条件下的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地面高光谱遥感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88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8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