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形态分布及相关酶、细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30 19:04

  本文关键词: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形态分布及相关酶、细菌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水库 消落区 淹水深度 酶活性 细菌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在库区周边形成落差高达30 m的消落带。这一水、陆交错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消落区土壤频繁经历淹没-出露过程,必然会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氧化还原特性,从而改变氮素形态分布。因此研究消落区土壤氮素形态分布特征,对于阐明消落区氮素在水土界面上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水库消落区典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试验,控制不同的淹水深度(2,5和15 m)和淹水时间(30,60,120和180 d),并以不淹水(0 m)作为对照,探讨了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氮素形态分布特征,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土壤氮素转化与相关酶、细菌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改进沉积物氮连续提取法测定了淹水条件下土壤氮素形态分布特征。土壤全氮量在淹水期整体上随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落干期土壤的全氮量整体上低于淹水期。土壤中可转化态氮(TF-N)的4种形态的氮含量表现趋势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OS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IMOF-N)离子交换态(IEF-N)碳酸盐结合态(CF-N)。淹水期间,土壤IEF-N、IMOF-N含量随淹水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与未淹水(0 m)相比,各淹水深度土壤CF-N含量明显增加,而OSF-N含量无明显变化。整体上看,各淹水深度土壤的TF-N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淹水(0 m)。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淹水土壤的TF-N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NTF-N和TN含量在淹水期间均减少,说明部分NTF-N转化成了TF-N。(2)淹水条件下土壤氮形态与其水环境如水温、电导率、pH、溶解氧等因素有关。在各形态氮中,IEF-N和IMOF-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TN与水环境各指标之间均达到了显著相关性。水温与IMOF-N呈显著正相关,光照和IEF-N、IMOF-N也呈显著正相关,溶解氧与IEF-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F-N呈显著负相关。(3)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发生变化。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0.05)。淹水180 d,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淹水深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 m)对比,水深2 m处的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水深15 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对于土壤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而言,水深15 m处的无机氮含量低于未淹水(0 m)。土壤经历第2次淹水后,各淹水深度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淹水(0 m)。重新淹水后,可能促进土壤氮素再次进入水体,进一步加重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4)淹水环境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水温、浊度与4种酶(脲酶、亚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电导率与其他3种酶活性(除硝酸还原酶外)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同时溶解氧和这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H与脲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光照与其他3种酶活性(除硝酸还原酶外)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再者,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在淹水期大体上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少,这与淹水期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深度下水环境中光照、温度和浊度等的差异,改变了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了土壤氮素形态转化。
【关键词】:三峡水库 消落区 淹水深度 酶活性 细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6;S15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缩略词表11-12
  • 第一章 前言12-25
  • 1 三峡水库消落区概况12-13
  • 2 消落区面积及分布特点13-14
  • 3 典型消落带-小江流域消落区概况14-15
  • 3.1 小江流域消落区自然环境状况14-15
  • 3.2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5
  • 4 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影响15-17
  • 4.1 库区氮污染现状16
  • 4.2 水库消落区氮素研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6-17
  • 5 国内外研究进展17-23
  • 5.1 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18-20
  • 5.2 淹水-落干过程对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20-22
  • 5.3 土壤氮素形态的研究22-23
  • 6 研究内容和意义23-25
  • 6.1 研究目的23
  • 6.2 研究内容23
  • 6.3 研究创新点23-24
  • 6.4 技术路线24-25
  • 第二章 淹水条件下消落区土壤的氮素形态分布特征25-42
  • 1 前言25-26
  • 2 材料与方法26-30
  • 2.1 供试土壤26
  • 2.2 试验设计26-27
  • 2.3 土壤样品采集和水环境分析27-28
  • 2.4 化学分析方法28-30
  • 2.5 数据处理方法30
  • 3 结果与分析30-38
  • 3.1 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变化30-32
  • 3.2 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氮的形态变化32-36
  • 3.3 土壤氮形态相关性分析36-38
  • 4 讨论38-41
  • 4.1 淹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8
  • 4.2 淹水对土壤氮形态的影响38-41
  • 5 小结41-42
  • 第三章 淹水条件下消落区土壤氮素转化及酶、细菌变化42-61
  • 1 前言42-43
  • 2 材料与方法43-49
  • 2.1 供试土壤43
  • 2.2 试验设计43
  • 2.3 土壤样品采集43
  • 2.4 化学分析方法43-48
  • 2.5 数据处理方法48-49
  • 3 结果与分析49-56
  • 3.1 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的无机氮变化49-51
  • 3.2 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氮转化相关酶变化51-53
  • 3.3 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氮转化相关细菌的数量变化53-55
  • 3.4 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相关性分析55-56
  • 4 讨论56-59
  • 4.1 不同淹水深度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56-58
  • 4.2 不同淹水深度对土壤氮相关酶活性的影响58
  • 4.3 不同淹水深度对土壤氮相关细菌数量的影响58-59
  • 5 小结59-61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
  • 1 主要研究结论61-62
  • 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73
  • 硕士期间撰写与发表论文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周锋;王国祥;许宽;杜旭;凌芬;夏劲;;沉积物氮形态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年22期

2 肖国生;胡廷章;唐华丽;杨俊年;李彦杰;郑克均;王启龙;;三峡水库消落带淹没前后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优势菌群的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李绪谦;谢雪;李红艳;朱雅宁;朴明月;;pH值对弱透水层中硝酸盐迁移转化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1年01期

4 杜高赞;高美荣;;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粒径分布及分形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全胜;林先贵;胡君利;张晶;余永昌;沈标;朱建国;;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8期

6 王书航;姜霞;钟立香;金相灿;孙世群;;巢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季节性赋存特征[J];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7 余泺;高明;慈恩;王子芳;魏朝富;徐畅;;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8 张晟;李崇明;郑坚;刘婷婷;曾凡海;付永川;;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季节变化[J];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9 刘艳丽;张斌;胡锋;乔洁;张卫健;;干湿交替对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J];土壤;2008年04期

10 王圣瑞;焦立新;金相灿;刘景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可交换态氮与固定态铵的赋存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袁辉;三峡库区消落带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利用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俊丹;土壤氮素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5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95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